寻礼丛林罢,归心越峤边。
山迎投寺锡,月照渡江船。
一钵随身具,双趺到处禅。
松房依旧好,长与白云便。

【注释】:

  1. 𧦬上人,即智顗法师(445—509),南朝宋时高僧,浙江天台人。
  2. 鸡鸣山在今浙江杭州天目山南麓。
  3. 礼丛林:指佛教寺院。
  4. 越峤边:指越过高山峻岭的边界。
  5. 投寺锡:指送智顗法师去寺庙。
  6. 渡江船:指送别时的渡江之船。
  7. 双趺处:指寺庙内的双盘坐垫,即禅座。
  8. 松房:指寺庙周围的松林中的房屋。
  9. 白云便:指与白云相伴、随遇而安。
    【赏析】:
    这首送智顗法师还山诗,是诗人在送别智顗法师时所作。此诗以送别为题,但并没有写离别的伤感之情,而是写智顗法师归隐山林,过着清苦而恬适的生活,以及自己对此情景的向往。全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趣。
    首句“寻礼丛林罢”,表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清晨,因为丛林是僧人修行之地。第二句“归心越峤边”,表明送别的地点是在越峤的边界,也就是远离世俗的地方。第三句“山迎投寺锡”描绘了智顗法师回到寺庙的情景,他刚刚离开寺庙,就有人迎接他。最后一句“月照渡江船”,描绘了送别时的渡江之景。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情感,却通过描绘智顗法师归隐山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恰当,体现了诗歌的精炼之美。例如,“山迎投寺锡”中的“投”字,形象地描绘了智顗法师回到寺庙的情景。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