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忽年华似电流,每瞻风木不胜愁。
深惭禄养违初愿,敢谓名成喜壮游。
异地岁时聊俎豆,故山霜雪冷松楸。
清尳未酬肠先断,何日貤恩下帝州。

诗词原文:

飘忽年华似电流,每瞻风木不胜愁。

深惭禄养违初愿,敢谓名成喜壮游。

异地岁时聊俎豆,故山霜雪冷松楸。

清尳未酬肠先断,何日貤恩下帝州。

注释解释:

  • 飘忽年华似电流:描述时间的快速流逝如同电流一般,无法抓住。
  • 每瞻风木不胜愁:每次看到风中的树木都感到无比的忧愁。
  • 深惭禄养违初愿:深感自己未能满足最初的期望和愿望。
  • 敢谓名成喜壮游:尽管名利已经获得,但内心仍感到喜悦,并享受着壮游的快乐。
  • 异地岁时聊俎豆:在异乡过年时,只能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 故山霜雪冷松楸:回到故乡,面对寒冷的霜雪和孤独的松树,心中充满了哀伤。
  • 清尳未酬肠先断:虽然清贫的生活还未得到回报,就已经感到了身心疲惫。
  • 何日貤恩下帝州:期待有朝一日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和恩典。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华元禔在小除日(古代一种祭祖的日子)在官署中进行祭拜的场景。全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家乡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忧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飘忽年华似电流:诗人用“飘忽”来形容时间,将“年华”比作电流,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迅速流逝。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2. 每瞻风木不胜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感受。“风木”指的是树叶,而诗人每次看到树叶都感到忧愁,可能是因为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生命也会像这些树叶一样逐渐凋零。这里的忧愁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

  3. 深惭禄养违初愿:诗人深知自己的俸禄不足以养家糊口,因此感到深深的惭愧。这里的“初愿”可能是指诗人最初的愿望或理想,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他感到失望和沮丧。

  4. 敢谓名成喜壮游:尽管名利双收,但诗人内心仍然感到喜悦,这可能是因为名利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上的满足。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5. 异地岁时聊俎豆: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异地过节时的无奈。虽然可以祭祀祖先,但并不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这里的“聊”字表达了诗人在异地过节时的寂寞和无助。

  6. 故山霜雪冷松楸: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后的情景。面对故乡的寒冷和荒凉,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哀愁。这里的“故山”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而“霜雪”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7. 清尳未酬肠先断: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尽管生活贫困,但诗人的身体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里的“尳”字形容了诗人身体的虚弱和疲惫,而“断”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绝望和无望。

  8. 何日貤恩下帝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渴望有一天能得到皇帝的恩宠和提拔,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里的“貤恩”指的是皇帝的恩赐,而“帝州”则指代了官场。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和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的诗句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展示了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这种情感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