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姊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
夜深不用银缸照,山霭蒙蒙月自明。
玉簪花
月姊(月亮女神)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
夜深不用银缸照,山霭蒙蒙月自明。
注释:
- 月姊:指月亮,这里指的是月亮女神。
- 琼:美玉。
- 山霭:山间的雾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月姊的玉簪花形象,赞美了其美丽而独特的气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月姊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
夜深不用银缸照,山霭蒙蒙月自明。
玉簪花
月姊(月亮女神)搔头雪色琼,碧丛高插细香生。
夜深不用银缸照,山霭蒙蒙月自明。
注释:
春阴即事次二泉韵 小阁晨光慢,残缸宿烬红。 春停烟雨外,人坐寂寥中。 土脉融犹浅,莺声涩未工。 忽惊书帙乱,无赖是窗风。 注释:小阁中的晨光慢慢升起,残留的灯油映照着红色的余烬。春天的景色停在了烟雾和细雨之外,人们坐在寂静中。泥土的气息融化得很浅,黄莺的鸣叫声虽然有些生涩,但也努力地发出声音。突然一阵风吹乱了我的书卷,这真是一种无赖的天气。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
【注释】 十月旬将及:十月十日,将近了。旬,十天为一旬。将,快要。余秋始残:秋天将要过去。 自怜柴榻稳:我自怜我的柴草床铺得稳当。柴榻,用草或竹条编成的床。 未觉布袍单:还没有觉得身上穿的布衣很单薄。布袍,指粗布做的长衫。 肮脏从吾拙,寻常应俗难:我生性鄙陋,随顺世俗的习俗。肮脏,鄙陋。 古今成俯仰,时复有馀欢:古今的事情都成为过眼云烟,有时又觉得快乐。俯仰,低头抬头;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有馀欢
和邵宝《题泰伯新祠》老梅村里是谁乡,祠屋新成感意长。 宇宙几人能比德,衣冠清旦独焚香。 直将揖让追尧舜,不谓兴亡继夏商。 万古宣尼旧题在,起瞻云汉丽天章。 【注释】 1. 老梅村里是谁乡:这句诗中的"老梅"指的是一种古老的梅花,通常用来象征坚韧或长寿。而“村”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一个乡村或小镇。所以整句诗的意思可能是说,在这古老的村落中,我们究竟属于哪个地方? 2. 祠屋新成感意长
舟中望云海亭时曙色未分且风利不得泊 拂曙过青山,荒亭杳霭间。 十年曾我到,一日岂天悭。 湖面云增阔,崖跟浪打顽。 兴亡今古外,凫雁自飞还。 【注释】 ①拂曙:破晓时分。 ②杳霭:形容雾气朦胧。 ③凫(fú):野鸭。 ④赏析: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舟中眺望云海亭的景色,但曙色未明,天色尚暗,加上风力较大,不能停船靠岸。于是乘着曙光初现之时,经过青山,来到云海亭,只见一片渺茫的雾气笼罩着山头
注释: 三日:三天,三天的雨。 不绝:持续不停。 山中天所留:山上的天气,是大自然的恩泽。 泉声琴筑和:泉水的声音,像弹奏琴瑟一样和谐。 树色碧苍稠:树的颜色是青色和深绿色。 简编:书信。 良我俦:和我志同道合的人。 澄然神观寂:清澈宁静的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次韵二泉坐月 清晓林风转,黄昏月满庭。 野寒人落落,地湿草青青。 竹几当窗设,烟钟隔水听。 此时谁缩地,一上海天亭。 译文: 清晨时林间的风开始吹动,黄昏时分月光洒满庭院。 野外的寒冷让人感到落寞,地面上的潮湿让青草显得更加鲜绿。 竹制的小桌放在窗户旁边,隔着水面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 此时此刻,谁能在这片土地上缩小空间,来到这座高耸入云的海天亭上呢? 赏析:
庭芜 懒性任庭芜,疏帘映槁梧。 雨寒先宿燕,溪晚竞招凫。 独趣幽花槛,时情浊酒壶。 等闲今又古,何用问谁吾。 注释: - 庭芜:庭院中的野草。 - 疏帘:稀疏的帘子。 - 槁梧:枯萎的梧桐树。 - 雨寒:雨水寒冷。 - 宿燕:在树枝上栖息的燕子。 - 溪晚:傍晚的溪流。 - 幽花槛:幽静的花栏杆。 - 时情:此时的心情。 - 浊酒壶:浑浊的酒壶。 - 今又古:现在又是过去。 - 何用:何必。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诗人晚年。雨花台位于南京城西北钟山南麓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其母所建的“功臣庙”。这首诗就是登此台而作的,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意境高远,笔力雄健,语言质朴自然,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半首写登台所见之景,后半首则抒发作者的感慨。 第一句:“石子斓斑草半黄。”雨花台上长满了草,石头上长满苔藓,色彩斑驳陆离
【注释】地主:对主人的尊称。重逢:久别后又相聚。廿年:二十年。负:辜负,指辜负了竹子山秋色的美好。崖根:山坡的根部。老耐:经得起。湖波激:湖水激荡。天极:天空的最高处。东连:东与。海气浮:云气浮动。形胜:地形形势。经几士:经过几个朝代。帆樯(cháng)交影:船帆和桅杆的影子交错在一起。三州:古地名,指长江中游一带。登临:登高而望。却悟:忽然领悟。追随晚:跟随在后,表示自己追随时间较晚
【注释】 香山寺: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 香界追攀十载曾:香,指佛教中的“三花聚顶”的“佛性”,即心。香界追攀,比喻修行人对佛性的追随和追求。 薜萝深处翠微扃:薜萝,一种蔓生植物,常青翠绿。扃,关闭。 齐梁古迹谈双树,水月元心镜一灯:齐梁,南朝宋、齐和梁代。双树,指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有两位弟子(目连和舍利弗)从摩天大树上掉下来,在地上形成了双树,故称“双树”。 水月元心镜一灯
【注释】 暮春追忆泉翁二首其一: 1. 知音人去罢弹琴:知音,指懂得自己心意的朋友。 2. 风外庭花落更深:庭花,庭院里的花,这里指梅花。 3. 剥啄不闻人迹绝:剥啄,敲门的声音,这里指诗人听到门外有人敲门。 4. 瓦炉香冷思愔愔:愔愔,安静的样子。 【译文】 知音之人离去后不再弹琴,风外庭院里梅花凋谢更深沉。敲门无人应答,屋瓦下的炉火已经熄灭,寂静无声,只有那一缕缕的香气还在缭绕着。 赏析:
“不因春去懒登台,花外小车那复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 诗句释义 1. 不因春去懒登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春天的离去使得诗人不愿意再去登高望远,而是选择在花下静坐,享受眼前的美好。 2. 花外小车那复来:这里的“小车”可能是指过去的交通工具或是某种象征物,而“那复来”则表明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无法再次拥有。 - 译文
【注释】 曰驯弟:言兄弟相随。鹡鸰(jīlíng)扇:比喻兄弟情深,如同鸟羽扇上的鸟群相追随。 幽禽:指野禽。相逐上枯荷:野禽在秋天枯荷叶上栖息。原上:指野外的原野。半过:已过一半。画定:指用笔墨作画。难弃此:难以舍弃兄弟的手足之情。白头兄弟巳无多:指兄弟之间年岁渐长,能同甘共苦的兄弟已经不多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秋日里,看到兄弟俩一同在野外的荒草中行走时有感而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夜泊蠡溪口号呈光懋”,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此诗的首句,写诗人乘船停泊在蠡溪口时,天正下着大雪;次句“敲门无力任童奴”写诗人在船上听到有人敲门,却无力去开门。第三句“不知画阁深沉处,曾有灯花报客无”写诗人在想象中知道那深闺中的人正在盼望他的到来。 【答案】
【注释】 宗镐:诗人的字。予:你我之别称。因留:挽留。待雨:等待下雨。用韵:即“用韵”,押韵。竹里:竹林深处。清风:微风,指清凉之风。忽:忽然间。君:您。雨来:雨将要来临。处:在……的时候。云:云彩。吾亭:我亭中的小亭子。须臾:片刻。案有:案上有。坡公: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号东坡居士。志喜文:志喜诗,是苏轼为祝贺友人生日而作的一首诗。 赏析: 这首诗写与友相遇时的情景
注释: 醉倚空空的酒樽,随意吟咏着诗篇,篷窗淅沥的雨滴声传来。 昏昏的暮色中,在桥畔,还有青帘在短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歌。 第一句“笑倚空樽谩咏诗”,表达了诗人在五湖舟中饮酒至尽的情景。诗人以笑的姿态倚靠在空荡荡的酒樽旁,随意吟咏着诗句,表现出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句“篷窗淅沥雨来时”,描绘了雨点敲打篷窗的声音,以及风雨即将到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