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曙过青山,荒亭杳霭间。
十年曾我到,一日岂天悭。
湖面云增阔,崖跟浪打顽。
兴亡今古外,凫雁自飞还。

舟中望云海亭时曙色未分且风利不得泊

拂曙过青山,荒亭杳霭间。

十年曾我到,一日岂天悭。

湖面云增阔,崖跟浪打顽。

兴亡今古外,凫雁自飞还。

【注释】

①拂曙:破晓时分。

②杳霭:形容雾气朦胧。

③凫(fú):野鸭。

④赏析: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舟中眺望云海亭的景色,但曙色未明,天色尚暗,加上风力较大,不能停船靠岸。于是乘着曙光初现之时,经过青山,来到云海亭,只见一片渺茫的雾气笼罩着山头,远处的山峦隐隐约约地露出轮廓。诗人在舟中徘徊良久,才登上了云海亭。

【译文】:

拂晓破浪而行,越过青山,到达云海亭的时候,天色还十分昏暗。

曾经有十年的时间,诗人来游览过这座亭子;今天却只是一天的时间,难道天意不厚?

湖水上空的云彩越来越宽,崖上的浪花拍打着岩石非常顽韧。

国家兴亡的历史变迁,就像眼前的景象一样,过去的事和现在的事都像野鸭和大雁那样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拂曙过青山,荒亭杳霭间”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渲染了一种苍凉、空寂的气氛。第二联“十年曾我到,一日岂天悭”,表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感慨。第三联“湖面云增阔,崖跟浪打顽”,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面。尾联“兴亡今古外,凫雁自飞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幻的感慨和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