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一脉传无穷,谁家灯火西窗红。
韦编断尽蠹鱼走,中庸岂在书版中。
于穆此天吾一理,周孔羲文长不死。
此斋一过一悚然,白发披披已垂耳。
为尧为舜无古今,天人分数谁复深。
莫怪不知杨万里,草庐文字子思心。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诚斋自题卷后》。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圣贤一脉传无穷,谁家灯火西窗红。”
译文:圣贤的智慧传承无穷无尽,谁能知道哪家的灯光在西窗下闪烁?
注释:此句表达了对圣贤智慧传承不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望。诗句:”韦编断尽蠹鱼走,中庸岂在书版中。”
译文:孔子用断了无数次的竹简来研究道德,难道这些道德就藏在书本里吗?
注释:这里的“韦编”指的是古代用竹子做的书签,用来固定竹简的位置。“蠹鱼”是一种蛀书的小虫,用它们来形容书籍的磨损和时间的侵蚀。这句话反映了儒家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也暗示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诗句:”于穆此天吾一理,周孔羲文长不死。”
译文:崇高的天理存在于天地间,周朝的孔子、汉朝的董仲舒、宋朝的程颢、程颐等圣人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精神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注释:这里提到了几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哲学思想,表明了作者对于儒家经典的推崇和对于这些思想家精神价值的认同。诗句:”此斋一过一悚然,白发披披已垂耳。”
译文:每次经过这个书房,我都会被深深震撼,以至于头发都有些稀疏。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个人学术成就的一种自我反思。诗句:”为尧为舜无古今,天人分数谁复深。”
译文:无论古代的尧舜还是现代的人,他们所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至于天人之间的界限,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儒家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认为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律是相互影响的,但这种影响并非绝对。诗句:”莫怪不知杨万里,草庐文字子思心。”
译文:我并不是因为懂得杨万里的作品而写这篇序言,我只是真心欣赏他的才华。
注释:这里提到了杨万里(杨万里),他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以诗歌和文章著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杨万里才华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真诚态度。
赏析
《诚斋自题卷后》是杨万里对其作品集《诚斋集》的自我描述。通过这组诗,杨万里表达了自己对儒家经典的热爱、对知识与智慧传承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他也反映了个人的学术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整首诗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责任感,以及对知识与道德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