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炎荒寄宦情,乌纱巾外野云青。
而今万里高秋兴,犹在三洲与七星。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第一句:“崧台别意卷为巴陵方氏”
  • 解释: “崧台”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事件,而“别意”可能指别离的意味或情感。将这种情感或思绪比作“卷”,暗示了一种转变或收藏的行为。“巴陵方氏”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或地名,这里没有直接的信息,但“卷”可能表示某种形式的整理、收藏或纪念。
  • 译文: 在离别的情感中,将这份别意像卷一样收藏起来,献给巴陵方氏。
  1. 第二句:“瘦马炎荒寄宦情”
  • 解释: “瘦马”通常用来比喻孤独或疲惫的状态,“炎荒”则可能指代一种荒凉或艰苦的环境。这里的“寄宦情”可能指寄居在外的生活或工作态度。
  • 译文: 在荒凉的环境中,一匹瘦弱的马承载着旅人的寂寞和对远方的思念。
  1. 第三句:“乌纱巾外野云青”
  • 解释: “乌纱巾”是一种古代官员的头饰,这里可能象征着官员的身份或地位。“野云青”描绘了天空中飘动的云朵颜色,给人一种开阔、清新的感觉。
  • 译文: 官员的头上戴着乌纱巾,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1. 第四句:“而今万里高秋兴”
  • 解释: “万里”表达了遥远的距离感,“高秋”通常指的是秋天,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也是文人墨客常常感慨的季节。“兴”在这里指的是兴趣或心情。
  • 译文: 如今我身处万里之外,面对秋天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
  1. 第五句:“犹在三洲与七星”
  • 解释: “三洲”和“七星”都是古代天文术语,分别指代东、南、西三个方向和北斗七星。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故土或是他怀念的地方。
  • 译文: 尽管身在万里之外,我的思念之情仍然如同三洲的北斗七星般清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首句以“卷”作为象征,表达了情感的转变和收藏。接着四句分别描述了自己在异乡的感受,从“瘦马炎荒”到“高秋兴”,再到“三洲与七星”,每一联都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转变和深度。最后一句以“万里高秋兴”收尾,既总结了前面的描述,又强调了自己身处异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又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