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蒲团几百功,浑沦打破作圆通。
腐儒只欲泥君窍,万古仍收混沌中。
诗句解析:
- “禅者王福省号觉庵余不知禅何以应福省” - 描述一个名为王福省的人被称为觉庵,但作者并不了解禅。
- “聊据已见塞白然乎否哉” - 表达了作者根据自己对禅的理解来回应或解释王福省的观点。
- “太虚老僧千眼观音当一照我” - 描述太虚老僧和千眼观音的形象,暗示他们能洞察一切,给予作者指导或启示。
- “其一” - 指这首诗的第一部分。
- 第二句中的“浑沦打破作圆通” - 描述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境界,即浑沌(混沌)已被打破,变得圆满通达。
- “腐儒只欲泥君窍” - “腐儒”指的是那些不深入理解禅理的人,他们只是盲目地追随某种形式或方法,就像“泥住自己的鼻孔窍”。
- “万古仍收混沌中” - 意味着即使时间流逝,这种混沌状态仍然存在,不会被清除。
译文与注释:
王福省,他的禅号为觉庵,而我并不了解禅的真正含义,只是随意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我试图用我所知道的东西来填补他的问题,但他的疑问是否真的需要填补呢?在虚空之中,有无数的老僧如千眼观音,他们的眼睛能够洞察一切,而我是否应该向他们寻求指引?在禅宗的世界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但我仍然在混沌之中徘徊。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一种理念,即通过直观体验和内心修炼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王福省的提问可能触及了禅宗的核心概念,如“无我”、“空性”等。诗中使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和象征,如“太虚”(宇宙)、“千眼观音”(具有无限智慧的菩萨)、“泥住自己的鼻孔窍”(盲目追随),以及“混沌中”(未开悟的状态)。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既神秘又深刻的哲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