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将黎杖负康强,采药寻诗每日忙。
庞老尽容吾拜晚,泷冈真托此碑长。
高名岂更垂今日,厚德何惭盖一乡。
墓木我来今渐拱,可胜哀泪到淋浪。

【注释】:

上西涯先冢和程学土:指在西山上的祖墓。程学土,即程颢,是作者的老师,曾与苏轼同游太虚亭,并作《和程学士钱塘西湖》诗。

肯将黎杖负康强:意谓我怎能用藜杖背着健康的身体。藜杖,藜藿之杖,比喻隐者所持,借以自号,表示隐居生活。

庞老尽容吾拜晚:庞山的道士能够容许我(苏轼)在晚年去拜访。庞山,即庞德公,字孟德,东汉初年隐于南阳鹿门山,后世称其为庞山。苏轼曾在《庞眉》诗中称他为庞老。

泷冈真托此碑长:泷冈,即今江西赣州市赣县南四十里的石峡村。苏轼祖父苏洵、父亲苏序、弟弟苏辙均葬于此,后人立碑纪念。

高名岂更垂今日:高名,高洁的名声。垂名,流传后世。

厚德何惭盖一乡:厚德,深厚的德行。盖,遮蔽。乡,地方。

墓木我来今渐拱:墓木,墓地的树木。拱,弯曲。

可胜哀泪到淋浪:可胜,可胜任、能承受的意思。哀泪,悲伤的泪水。淋浪,形容泪水流得很多。

【赏析】:

苏轼《上西江二程坟书》,原题下有“元祐八年四月八日”五字。据考证,苏轼元祐八年时已经六十八岁,所以这首诗应写于元符三年(1098),即苏轼六十五岁的时候。

上西江二程坟,这是苏轼对程颢、程颐兄弟两人的尊称。程颢和程颐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他们与苏轼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苏轼诗文创作中经常引用的人物。苏轼曾多次提到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某年二十而知有敬于夫子也。”(《祭程先生文》)“某自少至老,虽未尝一日不以斯文为急,然亦尝私心自悼,以为孔氏之业不坠,幸不幸至于今。”(《与王庠书》)可见他对这两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

这首诗开头两句说:“肯将黎杖负康强,采药寻诗每日忙。”意思是说,我怎么能拿着藜杖背着健康的身体呢?我要到处寻访诗歌,每天忙个不停。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之情。

接下来两句说:“庞老尽容吾拜晚,泷冈真托此碑长。”意思是说,庞山的道士能够容许我(苏轼)在晚年去拜访。泷冈,今江西赣州市赣县南四十里的石峡村。诗人祖父苏洵、父亲苏序、弟弟苏辙均葬于此,后人立碑纪念。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高名岂更垂今日,厚德何惭盖一乡。”意思是说,高洁的名声难道还留传到今天吗?丰厚的德行有什么羞愧的呢?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品行的自信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最后两句:“墓木我来今渐拱,可胜哀泪到淋浪。”意思是说,坟墓里的树木现在渐渐弯曲,我的悲哀的眼泪流淌不止。这里表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