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别如今日,风霜岁五除。
乱云长短梦,断雁有无书。
江暖渔扬子,原荒猎孟诸。
相看衣带湿,独立野踌躇。
【注释】
顾朗:指作者的好友顾况,名行简,字远望,苏州人。唐大和年间进士,曾任著作郎、御史中丞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后因事贬为江州刺史。
金陵:今南京市。作者曾游历此地。
五除:古代用“除”为年。岁除,即岁末。
长短梦:比喻世事变迁不定。
孟诸: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为古时宋国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符三年(876)冬,从长安回乡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友顾况的怀念之情。全诗构思精严,章法井然,遣词妥贴,音律和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民歌情调。
首句“得顾朗生还金陵信”,开门见山,点明此行的目的地是金陵。“金陵”二字,既表明了诗人所要归往的地方,又引出下文的怀念故人。“生”字,既指诗人的朋友顾况,也隐含诗人自己的感情色彩。“朗生”,是友人的雅号;“还”字,含有思归之意。“得”,就是“得到”,也就是“得知”。
第二句“忆别如今日,风霜岁五除。”紧承首句而来。这里说,自从分别以来,转眼又是一年腊尽春归之时,风霜满地,正是农历年底。“如今日”,说明时间是在今天。“风霜岁五除”,是说风霜雨雪,正是腊尽春归之时。“风霜岁五除”,语出《楚辞·招隐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兮涉流沙,步余马兮山之阿。忽反顾以流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说人生道路多么漫长啊!我将不停地寻求真理。我要把良马送到咸池去饮水,把缰绳系在扶桑树上。我要跨上这匹良马翻越流沙,让它在山脚下休息。我忽然回过头来流着泪啊,哀怜人民生活的艰难。这里的“风霜”与“岁五除”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以及自己内心的忧伤。
第三句“乱云长短梦,断雁有无书。”是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乱云长”,指天空中乌云密布,天气阴冷;“乱云短”,“短”字在这里有双关的意思,一来表示时间的短暂,一来暗示人事的无常。“梦”字,不仅指梦中的情景,而且指诗人的思念之情。“断雁无”,指书信往来断绝,没有消息;“有”,即“有消息”。“梦”与“无”相对,“长”与“短”互文,使诗句更加凝炼有力。
第四句“江暖渔扬子,原荒猎孟诸。”“江暖”,是说长江上的水已经解冻;“渔”,指捕鱼的人;“扬子”,即今江苏仪征县境内的扬子江。《春秋》鲁庄公十年(前684),吴王夫差伐楚,取兹臣、钟离、辛丰等地,并灭陈国、蔡国、杞国、许国、曹国、房国等国。后来楚国就称扬子为荒淫失政之地。“原”,指平原;“荒”,指荒芜。“孟诸”,在今山东菏泽西南,为周武王灭商之地。“江暖”与“原荒”相对应,写出了江南和中原的不同景象。同时,也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希望他不要因为个人的不幸而灰心丧气。
最后两句“相看衣带湿,独立野踌躇。”“相看”,指互相看着;“衣带湿”,指衣服被风吹湿。“独立”,指独自站立。“野踌躇”,指徘徊不决的样子。这两句诗是说:我们两人见面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彼此望着对方的衣服都湿透了,于是久久站在田野里徘徊不已。这是诗人对自己前途感到茫然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写照,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遭遇深感同情的反映。
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后贯通,浑然一体。开头两句交代了归途的路线和原因,中间四句描写了旅途中所见的景色及内心感受,最后两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浅显而又含蓄隽永,具有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