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一梦有时尽,身世蜉蝣能几何。
毋论尚书空点易,谁怜丞相旧书坡。
俄惊白发朝来见,顿觉雄心岁渐磨。
何日得抛无尽藏,听松庵址结吟窝。
这首诗是苏轼在惠山所作的四首怀古诗中的第四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乾坤一梦有时尽,身世蜉蝣能几何?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乾坤一梦有时尽”,意味着天地间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幻,有始有终,终有一天会结束。”身世蜉蝣能几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短暂的一生的感慨,就像蜉蝣一样,生命短暂得让人无法想象。
毋论尚书空点易,谁怜丞相旧书坡?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无奈和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毋论尚书空点易”,意味着无论是哪个朝代,史书上都会记载一些虚名,而真正的功绩却被掩盖了。”谁怜丞相旧书坡”,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他曾经在这里隐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俄惊白发朝来见,顿觉雄心岁渐磨。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衰老的感慨和对于时间的流逝的感叹。”俄惊白发朝来见”,意味着岁月如梭,转眼间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了。”顿觉雄心岁渐磨”,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雄心壮志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雄心壮志已经被消磨殆尽。
何日得抛无尽藏,听松庵址结吟窝?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何日得抛无尽藏”,意味着何时才能摆脱世俗的纷扰,过着清静的生活。”听松庵址结吟窝”,则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希望在听松庵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吟诗作赋的场所。
这首诗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对于历史的无奈,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对于衰老的感慨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