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堂迥斗静,春棹漫相寻。
流水竹扉隔,乱花人语深。
牛羊初散牧,桑柘乍团阴。
未得闲偕隐,沧洲尽日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下面是对其逐句的解析和注释:

斗门 - 指地名,可能是一个位于山中的小村庄或小镇。
野堂迥斗静 - “野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小而宁静的山间别墅或小屋。”斗”可能是指北斗星,这里用来比喻天空中明亮的星星。”迥”意味着遥远、高远。”斗静”则形容夜晚星空的宁静与美丽。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夜晚的天空格外清澈且明亮,星星闪烁着。
春棹漫相寻 - “春棹”指的是春天里划桨的声音,通常与春天的景色联系在一起。”漫”意为随意、偶然。整句话描述的是在某个地方不经意地发现了春天的气息,比如听到了水面上春水流动的声音,或是闻到了春天特有的花香。
流水竹扉隔,乱花人语深 - 这句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场景。”流水”指的是清澈的小溪流经的竹林。”竹扉”指的是用竹子制成的门或窗户。”人语深”形容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之间的对话声音显得特别清晰和深远。整句话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亲近的感觉。
牛羊初散牧,桑柘乍团阴 - 这是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述。”牛羊初散牧”描绘了牛羊刚刚被放牧的场景。”乍团阴”则形象地描述了桑树和柘树刚刚长出新叶,形成一片片阴影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乡村的自然景观,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未得闲偕隐,沧洲尽日心 - 最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无奈。”闲偕隐”意为没有时间去隐居,可能是因为生活压力或个人原因。”沧洲”指广阔的湖泊或水域,也常用来代指隐居之地。”尽日心”表示诗人整日心情沉重或忧郁,无法摆脱这种心情。

综合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到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同时,诗人的情感深沉,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无奈,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其内心的真实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