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来浔地,吞山势未休。
湖随沙浦阔,帆带夕阳收。
百尺龙涛涌,千寻蜃气浮。
寒云飞片片,三月已先秋。

过扬子江

九派来浔地,吞山势未休。

湖随沙浦阔,帆带夕阳收。

百尺龙涛涌,千寻蜃气浮。

寒云飞片片,三月已先秋。

译文:
从扬子江边经过,看到长江的九个支流汇聚到这里,山势依旧没有减弱。
湖面上随着沙洲逐渐变得开阔,帆船带着夕阳一起归航。
江面涌起百尺高的大波浪,远处的海市蜃楼像在浮动。
天空中飘荡着一片片寒云,春天已经悄然过去,仿佛比实际时间要早。

注释:

  1. 九派来浔地:指长江流经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时,分流成九条支流。
  2. 吞山势未休:形容山峰连绵不绝,仿佛永远吞没于江水中。
  3. 湖随沙浦阔:湖泊因沙洲而显得宽阔。
  4. 帆带夕阳收:帆船在夕阳下归航。
  5. 百尺龙涛涌:形容波浪极高,如龙腾跃。
  6. 千寻蜃气浮:海市蜃楼在水面上显现,如在云雾中浮动。
  7. 寒云飞片片:天空中飘荡着大片的寒云。
  8. 三月已先秋:春天的气息似乎已经提前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长江边上经过的景象。诗中提到“九派来浔地,吞山势未休”,描绘了长江九大支流汇聚的场景,展现出江水的浩渺和山势的连绵。接着,“湖随沙浦阔,帆带夕阳收”两句,诗人观察到湖泊因沙洲而显得辽阔,而帆船则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远去。

接下来的“百尺龙涛涌,千寻蜃气浮”两句,诗人以“百尺龙涛”和“千寻蜃气”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长江波涛汹涌、海浪连天的景象以及海市蜃楼在空中浮现的奇景。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寒云飞片片,三月已先秋”则通过“寒云飞片片”和“三月已先秋”表达了季节变换的细微变化,暗示春天已经悄然离去,秋天已经来临。这样的描述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诗句的深意和美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长江的壮美景色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