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南姚十四年,中屯龙马望中悬。
东山有屋祠诸葛,太石开淜灌甫田。
郊外野花红映日,苑边高柳翠含烟。
春宵万里游偏壮,飞梦凌空下栋川。
【注释】
一别南姚十四年,中屯龙马望中悬:指诗人从南姚(今云南姚安)离开已经十四年了,在梦中仿佛看到龙马在中屯(在云南省大理州)上空飞翔。
东山有屋祠诸葛,太石开淜灌甫田:东山上有个祠堂祭祀诸葛亮,太石村开凿水渠灌溉甫田(甫即甫地、甫水)。
郊外野花红映日,苑边高柳翠含烟:城外的野花红艳艳地照见太阳,苑边的高柳青葱葱地笼罩着烟雾。
春宵万里游偏壮,飞梦凌空下栋川:在春夜中,我乘着千里之马远行万里之遥,梦里飞腾到楼阁之间(下栋川:楼阁之间),畅想未来。
【赏析】
《春夜梦游姚安》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于诗人被贬官隆回时,以梦境为题材,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美景和丰富的想象,抒发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艺术享受。
第一联“一别南姚十四年,中屯龙马望中悬”,表达了诗人与家乡相隔十四年后的思念之情。诗人自注“南姚”为今云南姚安。“十四年”说明时间之长,“一别”表明离别的时间之短。“中屯龙马望中悬”,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东山有屋祠诸葛,太石开淜灌甫田”,描述了诗人对故居及家乡的怀念之情。“东山”指的是诗人的故乡,“诸葛”是指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太石开淜灌甫田”,描绘了故乡农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第三联“郊外野花红映日,苑边高柳翠含烟”,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之美。“郊外”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村庄周围的田野,这里的野花鲜艳夺目,红得似火,映照着太阳的光芒;苑边的高柳翠绿欲滴,仿佛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这两句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心中的美好景象。
第四联“春宵万里游偏壮,飞梦凌空下栋川”,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春宵万里”指诗人独自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度过的漫长夜晚,而“飞梦凌空下栋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回到家乡,实现心中的梦想。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