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频登眺,扪萝一问奇。
山川犹宿昔,阶洞已披离。
抚景看诗帙,寻遗听口碑。
于今重立石,行道共兴思。

注释:

  1. 题诗处:在惠山上的唐人张祜曾经题写的诗歌的地方。
  2. 访古频登眺:频繁地登高远望,探寻古代遗迹。
  3. 扪萝一问奇:用手去摸爬过藤蔓的树木,寻找其中的奇特之处。
  4. 山川犹宿昔:山水景色依然如同过去一样。
  5. 阶洞已披离:台阶洞穴已经变得破旧不堪。
  6. 抚景看诗帙:抚摸着风景,看着书卷。
  7. 寻遗听口碑:寻找遗留下来的碑文和传说。
  8. 于今重立石:现在重新竖立了一块石碑。
  9. 行道共兴思:大家一起为道路而感到振奋和怀念。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探访惠山的古诗,诗人通过探访古代遗迹、欣赏风景、寻找碑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游览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首句“访古频登眺”,点出诗人频繁登高远望,探寻古代遗迹的行为。这里的“访古”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游览,更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过去的怀念。

第二句“扪萝一问奇”,诗人用手去摸爬过藤蔓的树木,寻找其中的奇特之处。这里的“扪萝一问奇”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中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第三句“山川犹宿昔”,描绘出山水景色依然如同过去一样的情景。这里的“山川犹宿昔”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又体现了他对时间的感慨。

第四句“阶洞已披离”描绘出台阶洞穴已经变得破旧不堪的景象。这里的“阶洞已披离”既表现了岁月的无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五句“抚景看诗帙”,抚摸着风景,看着书卷。这里的“抚景看诗帙”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尊崇。

第六句“寻遗听口碑”,寻找遗留下来的碑文和传说。这里的“寻遗听口碑”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探索精神,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第七句“于今重立石”,现在重新竖立了一块石碑。这里的“于今重立石”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也体现了他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最后一句“行道共兴思”,大家一起为道路而感到振奋和怀念。这里的“行道共兴思”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共同的道路和经历的感激,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探访、自然景观的感受、文化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强烈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