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鹤清溪上,窗虚碧洞深。
竹梧交晚翠,松桧护春阴。
石度孤云影,琴留太古音。
南华糟粕在,谁识道人心。
碧窗
一鹤清溪上,窗虚碧洞深。
竹梧交晚翠,松桧护春阴。
石度孤云影,琴留太古音。
南华糟粕在,谁识道人心。
译文:
碧绿的窗户映衬着清澈的溪流,窗前幽深如同碧洞一般。
竹子、梧桐交相辉映着傍晚的翠色,松柏守护着春天的阴凉。
石头上走过一只孤独的云影,琴上保留着太古的音符。
《南华经》中的糟粕还在,谁能理解道人的心灵?
注释:
- 碧窗:明亮的窗户,常用来形容窗外景色美丽。
- 清溪:清澈的溪流,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或心境。
- 窗虚:窗框空无,形容窗户设计简约而不失雅致。
- 碧洞:深绿色的洞穴,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深邃幽静。
- 竹梧:竹子和梧桐树,常用来代表高洁的品质。
- 晚翠:傍晚时绿色更加浓郁,常用来形容景色的美丽。
- 松桧:松树和柏树,常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
- 春阴:春天的阴凉,常用来形容景色宜人或心情愉悦。
- 石度:石头上行走,常用来形容行走在自然之中。
- 孤云影:孤单飘浮的云彩的影子,常用来形容景象的孤寂或超然。
- 太古音:古老的音乐风格,常用来形容音乐的原始和纯粹。
- 南华经:中国古代道家经典之一,常用来代表道家思想。
- 糟粕:指无用之物,常用来形容某些过时或低俗的东西。
- 谁识道人心:谁能理解道人的内心世界,常用来形容对道人境界的不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诗中的“碧窗”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清溪”则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清明和宁静。诗中通过对竹子、梧桐、松柏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中的“石度孤云影”和“琴留太古音”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独自行走在岩石上的云影一样,不受世俗的束缚,自由地生活;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像古代的音乐一样,保持一种原始和纯粹的状态,不被时代的潮流所侵蚀。
最后一句“南华糟粕在,谁识道人心”则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他认为《南华经》中的一些观点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而真正理解和领悟道人内心世界的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许多人迷失自我、无法真正理解道人境界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