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归来日,悬弧逼贱辰。
蓼莪空洒泪,茅茨却无春。
在明代诗人毕自严的《屈指归来日效白体七首 其三》中,“屈指归来日,悬弧逼贱辰。蓼莪空洒泪,茅茨却无春。”这四句诗通过生动的景象与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具体如下:
- 诗句释义:
- 屈指归来日:“屈指”意味着计算时间,暗示诗人对自己回归的时间有所预计或计算。“归来日”则表明诗人即将返回故土或回到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 悬弧逼贱辰:“悬弧”指的是古代男子成年的标志,即头发两侧垂下象征成人。“逼贱辰”可能指时间的紧迫或是对青春年华流逝的无奈。
- 蓼莪空洒泪:此处“蓼莪”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表达哀悼。“空洒泪”表示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
- 茅茨却无春:这里的“茅茨”可能指简陋的住所或生活背景,“无春”则暗喻没有希望、生机。整体上表达了一种失落和悲观的情绪。
- 译文解读:
- 翻译为现代汉语后,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逝去的青春的哀叹,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
- 关键词注释:
- 屈指:指计数,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归期有一定的计算。
- 悬弧:古代男子成年的标志,头发两侧垂下,象征着成年。
- 逼贱辰:形容时间的紧迫性,可能是在描述诗人感觉到自己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青春期的结束。
- 蓼莪: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表达哀悼之情。
- 空洒泪:诗人内心充满了悲痛,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流露。
- 茅茨:简陋的住所或简朴的生活条件。
- 却无春:这里“春”可能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诗人感到自己失去了这一切。
- 赏析:
-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变迁的深刻感悟。
- 诗人通过使用典型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怀念的同时,也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细节的精细刻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也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引人深思。
毕自严的《屈指归来日效白体七首 其三》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