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云直上叩天阍,石磴嵯峨杖履存。
汉畤几经藏玉简,秦松曾此驻金根。
俯窥遍瞩获麟野,远眺空疑系马门。
夜宿峰头寒彻骨,同人虚约探朝暾。

注释与赏析:

诗篇第一句:“偕杨张两年兄登岱”

  • “杨张”指的是杨慎(字升庵),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可能指的是张凤,另一位文人。此处提及“杨张”,可能是诗人的好友或同行。
  • “两年兄”指作者与这两位朋友共同度过了两年的时间。
  • “登岱”指的是攀登泰山。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五岳之首,有极高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第二句:“排云直上叩天阍”

  • “排云”形容云雾消散,直指山巅。
  • “天阍”是指天上的门扉,象征高远与神秘。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之巅的向往与敬仰之情。

第三句:“石磴嵯峨杖履存”

  • “石磴”指登山时踩踏的石质台阶。
  • “嵯峨”形容石阶陡峭而曲折。
  • “杖履”指步行时的拄杖与鞋子。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第四句:“汉畤几经藏玉简”

  • “汉畤”指汉代的祭祀场所,这里用来比喻泰山的历史厚重和文化积淀。
  • “玉简”古代用以记录重要文献的物品,常用以象征珍贵的知识与智慧。
  • 这句诗表达了泰山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事实。

第五句:“秦松曾此驻金根”

  • “秦松”很可能指的是泰山上的古松树,历史上许多帝王在此停留过。
  • “金根”通常用于皇帝出行时所用车辆的装饰,这里指帝王的尊贵身份。
  • 这句诗描绘了泰山作为帝王巡游之地的特殊地位和历史意义。

第六句:“俯窥遍瞩获麟野”

  • “俯窥”意味着从高处向下看。
  • “遍瞩”表示全方位观察。
  • “获麟野”指一个特定的地点,据说《易经》中描述的麒麟出现就在这里。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泰山之巅俯瞰大地时所获得的启示与感悟。

第七句:“远眺空疑系马门”

  • “系马门”通常指的是古代城门的一种结构,方便行人骑马通过。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时产生的遐想。

第八句:“夜宿峰头寒彻骨”

  • “夜宿”表明诗人在泰山之巅过夜。
  • “峰头”指的是泰山的最高点或最高峰。
  • “寒彻骨”强调了夜晚的寒冷,体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九句:“同人虚约探朝暾”

  • “朝暾”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光,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的象征。
  • “虚约”表示一种非正式的约定或邀请。
  • 这句诗表明诗人与朋友们一起在泰山之巅迎接朝阳,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通过对山峰、石阶、古松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