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胜归来晚,前村日暮时。
林深鸟语寂,路曲马蹄迟。
不辨诸峰秀,微观万象移。
鞭稍先得月,兴至忽敲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作品。
诗句注释与译文:
- 览胜归来晚,前村日暮时。(“览胜”指欣赏美景,“归”即返回)
- 注释:作者在游览了龙虎山后感到心旷神怡,但天色已晚,便匆匆返回。
- 译文:观赏完风景后,天色已经晚了,我急忙返回。
- 林深鸟语寂,路曲马蹄迟。(“路曲”意指路径曲折)
- 注释:由于山路弯曲,鸟儿的叫声变得稀少,马蹄也显得迟缓。
- 译文:因为道路迂回曲折,鸟儿的声音变得寂静无声;马蹄在缓慢前行中,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 不辨诸峰秀,微观万象移。(“微观”意指从微小的角度观察)
- 注释:站在高处,难以分辨各个山峰的秀丽景色,而从细微之处观察万物的变化,却能发现其微妙之处。
- 译文:站在高处无法分辨出山峰的秀丽,但从微小的角度去观察万物的变迁,却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 鞭稍先得月,兴至忽敲诗。(“鞭稍”指马鞭的尖端)
- 注释:当兴致高涨时,马鞭的尖端最先接触到月光。
- 译文:当心情愉快,兴致盎然时,马鞭的尖端最先感受到月光的照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悟和心境变化。第一句“览胜归来晚,前村日暮时”,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后的急切回家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第二句“林深鸟语寂,路曲马蹄迟”,则通过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感觉,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欣赏大自然中的沉思。第三、四句“不辨诸峰秀,微观万象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对比和思考,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发现了更深层次的美和真理。最后一句“鞭稍先得月,兴至忽敲诗”,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灵感激发,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和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