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登岱岳,长啸思悠悠。
带与河流细,杯同海色浮。
炉烟秦树袅,石检汉台秋。
那得尘缘尽,常随白鹿游。
【注释】
- 登泰山:指诗人登上泰山,即《登高》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崎岖(qí qū):险峻。
- 长啸(xiào):大声长叹。
- 思悠悠:思绪无限。
- 带与河流细:意为山间小路曲折蜿蜒,像腰带一样细细的,又宽又窄。
- 杯同海色浮:意为酒杯里的酒如同海水一样清澈透明。
- 炉烟秦树袅(niǎo):意为炉火的烟气飘向秦地的树木上。
- 石检汉台秋:意为石头上的栏杆是汉代修筑的,秋天时显得更加凄凉。
- 那得尘缘尽:那能得到超脱世俗,摆脱尘世烦恼的境界?
- 常随白鹿游:意为经常跟随白鹿在山上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全诗共四句,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首两句“崎岖登岱岳,长啸思悠悠”,描绘了作者登上泰山的壮观场景和内心的无尽思念。其中“崎岖”形容山路陡峭,“长啸”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中间两句“带与河流细,杯同海色浮”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美景。这里的“河”可能指的是山间的小溪或瀑布,而“海色浮”则形容了其清澈透明的特点。
最后两句“炉烟秦树袅,石检汉台秋”则是通过对比来强调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秦地的炉烟和汉台的萧瑟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