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经幄漫无功,抚事多归感慨中。
蠲税已虚传汉诏,授衣谁实献豳风。
天寒戍雪先秋白,月盛边烽竟夕红。
眠食两忘怀圣主,眼枯头秃并成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an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秋怀八首奉同文峰司徒用杜韵 其七

三年经幄漫无功,抚事多归感慨中。
蠲税已虚传汉诏,授衣谁实献豳风。
天寒戍雪先秋白,月盛边烽竟夕红。
眠食两忘怀圣主,眼枯头秃并成翁。

译文:

三年来筹划战事却无成果,面对国家大事多感感慨与失落。
蠲减赋税之事空传汉代诏令,谁能奉献《豳风》之衣以助国?
天寒地冻戍守边关积雪先于秋天飘落,月圆之夜边防烽火彻夜通明。
我日夜操劳忘记了君王圣明,双眼昏花头发全白都已年迈。

注释:

  • 三年经幄:三年时间在帐篷中策划战事,未能取得成功。
  • 抚事多归感慨中:面对政事感到无奈和失望。
  • 蠲税已虚传:蠲免赋税之事只是空有其名。
  • 授衣谁实献豳风:谁能真正贡献出《豳风》所歌颂的温暖衣物?
  • 天寒戍雪先秋白:天气寒冷,边疆的戍卫将士首先看到降雪,雪花如白色初降。
  • 月盛边烽竟夕红:夜晚月光明亮,烽火连天,照亮了整个边疆。
  • 眠食两忘怀圣主:因为忧心忡忡,日夜操劳而忘记了君王(指唐宪宗)。
  • 眼枯头秃并成翁:由于长期的忧虑和操劳,眼睛因疲劳而干枯,头发也变得稀薄,人已老去。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担任夔州刺史、充任翰林学士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他对于政治上的无力感和对战争成效的怀疑。后六句则描绘了他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从对国家的忧虑到个人的困顿,再到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歌情感真挚,体现了一个官员对于时局的担忧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