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当年半杳冥,几劳杖屦叩遗氓①。
白龙归去乾坤老②,黄鹤飞来海月清。
两岸帆樯沿浦合③,几家灯火对江明。
当时吹笛人何在,徙倚寒梅嗅落英④。
【注释】
胜迹当年半杳冥:胜迹,指黄鹤楼。当年,指作者在黄鹤楼时。杳冥,幽暗。几劳杖屦叩遗氓:几劳,多次劳问。杖屦,泛指行旅之具。叩遗氓,打听旧时的隐者或遗民。
白龙归去乾坤老:白龙,传说中的水神,此喻指黄河。乾坤,天地。老,衰老,凋敝。
两岸帆樯沿浦合:两岸,指黄鹤楼的两侧。帆樯,船上的桅杆和船帆。
几家灯火对江明:几家,几家人家。
当时吹笛人何在:当时,指作者在黄鹤楼时。吹笛人,指诗人自况。何在,何处存在?
徙倚寒梅嗅落英:徙倚,徘徊不定的样子。寒梅,指梅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吊古怀乡诗。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六句写景抒情。全诗以景起,情深意远,意境高超,是咏史怀古名篇。
首联“胜迹当年半杳冥”,点出黄鹤楼的遗迹尚存,但当年的景象已经模糊不清了;“几劳杖屦叩遗氓”则说多少次我拄着拐杖,询问过隐士或遗民,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听到一些有关黄鹤楼的故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对历史变迁、人事变迁的感慨。
颔联“白龙归去乾坤老”,则用神话传说来形容黄鹤楼的沧桑巨变。黄鹤楼曾经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如今却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而那些曾经在此留下足迹的仙人也已经离去,只留下一片苍茫的天地。这里的“乾坤”指的是整个世界,而“白龙”则是黄鹤楼的一个代称。这两句诗既表现了黄鹤楼的历史沧桑,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事易变的哲理。
颈联“两岸帆樯沿浦合”,则是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诗人站在黄鹤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岸的船只都停泊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几家灯火对江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黄鹤楼上的灯火与江面上的月光相互辉映的美景。这里的“几家”指的是几家人家,而“灯火对江明”则形容了夜晚黄鹤楼上的灯火与江面上的月光交相辉映、相互映衬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黄鹤楼周围的自然景观,更通过描绘夜景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
尾联“当时吹笛人何在”,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诗人曾经在这里听过一曲悠扬的笛声,那是属于他的一段美好的回忆。然而现在他已经不在了,那些吹笛的人也都不再存在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人事易变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和对过去的追忆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它既有对黄鹤楼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还有对人生无常、人事易变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