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许恩情百岁同,那堪弃置任秋风。
开帘见月还羞月,似笑齐纨笥箧中。
【注释】
①开帘:打开窗帘。②齐纨:齐国出产的细绢。③笥(sì):竹箱子。④羞月:害羞,因为月光皎洁。⑤似笑:好像在笑。⑥那堪:哪堪。
译文:
我自许与恩情百年共处,哪堪被弃置于秋风中?
打开窗帘看见明月,更觉得它清冷如冰霜。
好像对齐纨细绢嘲笑,说它原来藏在竹箱里。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一位思妇对丈夫的怨恨之情。她自许于恩情百岁同,但丈夫却抛弃了她,任她在秋风中飘泊。诗人用“秋怨”作为题目,就是暗示这种怨情。开头两句“自许恩情百岁同,那堪弃置任秋风”,直抒胸臆,点明怨情所在。诗人自许于恩情,愿与所爱之人白头偕老,这是一般妇女常有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弃置任秋风”。这一句既是怨语,又含有愤语。诗人的怨怒之情从这二句诗中表现出来是十分强烈的。三、四两联写诗人在秋风中所见和所感。“开帘见月还羞月,似笑齐纨笥箧中。”诗人看到明月,不禁想到齐纨细绢。齐纨细绢,本为富贵人家之物,而诗人此时却把它当作了弃物,这使她十分羞愧。“似笑”二字极富表现力,把诗人那种既羞愧又愤恨的心情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最后,诗人以一“似”字收束全篇,言齐纨细绢仿佛对人讥笑,而实际上正是人所讥笑的东西,这就深化了诗意,增强了讽刺效果,同时也使全诗戛然而止,余意不尽,令人回味无穷。
此诗语言浅近自然,明白如话,却又有深致妙理。作者以“秋怨”为题,实即借秋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怨恨之情。全诗虽只写“见月”一事,却包含了弃置、羞惭、讥讽等多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