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凿漕河役万夫,司农告匮少良图。
谁期义士千金散,直使贫民一旦苏。
忧国岂同食肉者,汗颜应奈守钱徒。
山人闻此嫣然笑,起舞茅堂自倒壶。

闻义士王补之输米一千石助漕河大工走笔书此

旋凿漕河役万夫,司农告匮少良图。

谁期义士千金散,直使贫民一旦苏。

忧国岂同食肉者,汗颜应奈守钱徒。

山人闻此嫣然笑,起舞茅堂自倒壶。

注释:

  1. 闻义士王补之输米一千石助漕河大工走笔书此:听到王补之捐献了一千石米来帮助漕河的大规模工程,我写下这些文字。
  2. 旋凿漕河役万夫,司农告匮少良图:迅速开始凿开漕河的工程,却只有万名劳工,司农官报告缺乏好的计策。
  3. 谁期义士千金散,直使贫民一旦苏:谁能想到,这样的善举能让穷人得到救助,让他们的生活立刻好转。
  4. 忧国岂同食肉者,汗颜应奈守钱徒:国家的事情怎能比吃肉更重要呢?面对金钱的人,又怎么能够忍受这种尴尬和无奈呢。
  5. 山人闻此嫣然笑,起舞茅堂自倒壶:我听说这件事情后忍不住笑了,然后跳起了舞蹈,在茅草房中自己倒酒喝。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王补之捐米助漕河大工的诗。诗的开头就提到了王补之捐献了一千石米来帮助漕河的大规模工程,这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也是对国家的贡献。接着诗人描述了漕河工程的艰难,只有万名劳工,司农官报告缺乏好的计策,这是一种对于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担忧和关心。
    然后诗人转向了对于王补之的行为的赞美。他认为王补之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赞扬的,他捐出千金来帮助穷人,让贫民的生活立刻得到了改善。这是对王补之行为的赞美,也是一种对于善良和仁爱的认可。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对于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他说“忧国岂同食肉者”,意思是说,对于国家的担忧不应该仅仅是因为吃肉,而是更应该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这是一种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也是一种对于责任和担当的认识。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说“汗颜应奈守钱徒”,意思是说,面对金钱的人应该感到羞愧,因为他们忽视了自己的道德和责任。这也是一种对于道德和责任的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王补之的赞美和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