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松壑中,涛声聒人耳。
中有绿发翁,长伴赤松子。
【注】松风壑:即松风岩,位于今江西上饶县境内。
【赏析】林熙春的这首《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诗,是咏叹“锦溪八景”之一的“松风壑”。首句写山中风声,次句写水涛之声,三句写山中松树,四句写松树下的老翁和赤松子。此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
风生松壑中,涛声聒人耳。
中有绿发翁,长伴赤松子。
【注】松风壑:即松风岩,位于今江西上饶县境内。
【赏析】林熙春的这首《锦溪八景为林熙吉题》诗,是咏叹“锦溪八景”之一的“松风壑”。首句写山中风声,次句写水涛之声,三句写山中松树,四句写松树下的老翁和赤松子。此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 徐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黄云依旧垒,白骨委孤城。八口蛮烟路,千家野哭声。故园残月影,偏向马头明。 赏析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战后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 - 注释:一夜之间战争结束,东南地区的战火突然停止。 - 译文
胜地春光早,开尊卜夜欢。 更深银烛短,风细玉箫寒。 露气凝疏幌,花阴罩画栏。 六街冶游子,香雾扑雕鞍。 注释: 1. 胜地春光早:指的是这个地方的春天景色十分美丽。 2. 开尊卜夜欢:在酒杯中畅饮,享受夜晚的快乐时光。 3. 更深银烛短:深夜时分,蜡烛的光芒变得微弱。 4. 风细玉箫寒:微风拂过,使人感到一丝凉意,就像玉箫吹出的音符一样。 5. 露气凝疏幌:空气中的露水凝结在窗帘上。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以及注释: 1. 重宿灵源洞怀珠上人 - 重宿:再次住宿。宿,住宿。 - 灵源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黄河边。珠上人:即珠禅师。 2. 吾师已度杯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 吾师:指作者自己,自称。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3. 烟霞虚白社
【解析】 “邂逅白云边,停桡一问玄”,白云边是地名,位于今浙江桐乡西南。玄指邵广文梦弼。这首诗的首联点题,写诗人舟次此地与梦弼相遇。“邂逅”即偶然相遇,“白云边”是地点,也是时间,是诗人与梦弼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停桡”就是船靠岸。“一问玄”指诗人停下船桨向邵梦弼询问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在意外地与邵梦弼相遇,诗人便靠岸停下船桨向他询问。“去沽桑落酒,来醉广文毡”,诗人问及了饮酒之事
【注】《竹枝》,乐府曲名。 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 竹枝游女唱,桂酌主人传。 渐觉银河坠,还惊珠斗悬。 悠然归路晚,万井散灯烟。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作客之时,是一首描写长安夜景的诗。 前两句写节日气氛和元宵夜晚的景色。“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令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夕,指元宵,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又称上元节、灯节。春光,指春天美好的风光。此处,“偏”字用得好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砧杵:指捣衣用的石制或陶制的棒槌。鸡豚:指家禽家畜。猿:一种灵长类动物,生活在树上。遥遥:远远。 【译文】 在空荡荡的山谷里收走了傍晚的余辉,秋色满川原。 是谁家的妇女在捣衣,又是何处村舍喂猪喂羊? 森林里传来各种鸟儿的喧闹声,高耸的悬崖上,悬挂着孤猿哀号。 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倚门远望。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首联写夕阳西下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情感等。“停舟当薄暮,古寺报昏钟”,停舟在傍晚的暮色中,古寺传来了报时的暮钟声。诗人停舟于暮色苍茫之中,耳边响起古寺报时的钟声,这情景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茅店斜临水,柴门半倚松。”茅店傍水而建,半倚着松树。茅舍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一棵大树
诗句解读与分析 第一句:“乡泪正纷纷,猿声到处闻。” - 注释:家乡的泪水在不停地流淌,四处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思乡之情。猿猴的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而眼泪则是悲伤和无奈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形象地传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句:“孤峰遥耸翠,怪石自成文。” - 注释: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山色如同绿色的翡翠一样美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 “剑津夜泛”:剑津,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一种精神或志向。夜泛,即夜行,表示诗人在夜晚进行的活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感觉。 - “夕翠飞丹壑,葱茏色不分”:夕翠,即夕阳下的翠绿
诗句释义 - 塔岭道中:描述了一个在塔岭地区旅行的场景。 - 树老根盘郁:树木年岁已久,根部盘结在一起形成了浓密的森林。 - 峰奇势不齐:描述山峰的独特形状和参差不齐的特点。 - 单车穿宿莽:骑着单车穿越茂密的灌木丛。 - 双巘夹清溪:两座山峰夹着一条清澈的溪流。 - 古驿喧猿语:古老的驿站旁传来了猿猴的叫声。 - 荒郊印虎蹄:荒凉的郊外留下了老虎留下的足迹。 - 王孙归未得:形容诗人无法归来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逐句分析。 “招提”,梵语译音,即寺庙。招提寺在长安城东南五里,是唐玄宗为纪念其母杨贵妃而建的佛宇。 “斜阳”点明时间;“下疏木”点出地点;“只恐隔关门”说明诗人与上人相邀,因有门关而不得入;“同到舟中宿”说明诗人和僧人一起住宿在船中。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二句写诗人访友至长安西寺
【注释】 日落:太阳落山。溪水寒:溪水结冰,天气寒冷。林疏:树林稀疏。秋色老:秋天的景色已经衰老。柴门:指草屋或小茅屋。白云:指飘浮的云彩。满树丹枫(fēn)老:满树红叶已衰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描绘了一幅幽深静寂的秋景图。画面上是落日余晖映照在溪水上,寒气逼人,四周一片萧索。远处的树林稀疏,显得格外苍凉,而近处的树林则枝繁叶茂,色彩斑斓,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最后两句写柴门紧闭
森森灌木阴,渺渺澄江静。 一棹独垂纶,中流钓山影。 注释: 森森:树木茂盛的样子; 渺渺:形容水天相接的地方,无边无际的样子; 一棹:划着一支船桨; 独:单独; 垂纶:钓鱼的意思; 中流:河中或湖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画面上,密密的灌木丛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而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仿佛与世无争。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小船里,手持钓竿,悠然自得地垂钓
【注释】 锦溪:古地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萝径门:即藤萝径门,是林熙吉为纪念其母亲所作。 【译文】 山中的路石做成的门,狭窄得不能行走。回头望见攀缘的藤萝,迷离了来时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归途中所见的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首句“山中石作门”描写了山路崎岖,石门狭窄,暗示着家乡道路艰险、不易通行。第二句“迫窄不可步”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艰险,使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注释】 岘山: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市西。玄猿:指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猿猴,传说这种猿猴住在深山林中,不与人类来往。宿猿洞:相传古有玄猿居住的洞穴。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首句写景,点明题旨,二、三两句写玄猿,四句写宿猿。全诗以玄猿为线索串连起八景中的“宿猿洞”。前六句写玄猿栖息之所,后两句写宿猿洞的景色。 这首诗描写了玄猿居住在深山幽谷之中,云深不可寻的情景。作者以玄猿为线索
【注释】 迁莺:春日里南飞的莺鸟。晏(yàn):和谐,和缓。 把酒:端起酒杯。坐垂杨:倚在杨柳树下休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曲用白描手法,以轻淡之笔,勾画出一幅明媚秀丽的画面。 首句“晓步迁莺林”,写作者清晨漫步于迁莺林中。这里描写了迁莺林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迁莺林是一处美丽的景致,而作者却在这里漫步,可见他对此地的喜爱。 次句“莺声何睍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