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登青山,凌风陟高台。
青山望渺然,白云空悠哉。
董君负道气,持节遐方回。
饥餐石上松,渴饮山中醅。
翛然澄外虑,与物无恢谐。
有时发长啸,清籁生八垓。
素愿祝升平,君臣绝嫌猜。
眷兹严慈恩,万里隔云埃。
临风怀独剧,清夜肠欲摧。
引睇何杳茫,崇峦接斗台。
因之寄远眺,匪以咏物来。
斯台寓观戒,精舍山之隈。
君暇时一登,晴云天际开。
浮云暂点缀,太虚自弘恢。
羡君拨云手,望云意徘徊。
仆幸侍公游,兴洽日暮催。
骊车不可攀,愿言复追陪。
千古云间客,白云台崔嵬。
【注释】
游白云精舍:游览白云精舍,即游览白云寺。精舍:寺院,古时称僧徒讲经说法的处所为精舍。董君:指道士董奉。道气:指道士的清高之气。持节遐方回:手持符节远游四方。遐方:远方,远处。饥餐石上松,渴饮山中瓻(pēi):饥饿时在石缝间找食物吃,口渴时喝山中清泉水。石上松、山中瓻:都是山中的野果,如松子和山果之类。翛然澄外虑:意态闲逸,心境宁静,无所牵挂。与物无恢谐:与外界事物和谐相处,不与之斤斤计较。有时发长啸,清籁生八垓:不时地发出长长的叹息,使清幽的乐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清籁(lài):指风声、泉声等自然界的声音。八垓:泛指八方。素愿祝升平:向来的愿望是希望天下太平。君臣绝嫌猜:君臣之间没有猜忌,关系融洽。眷兹严慈恩:怀念这种慈爱与恩惠。眷,怀念;兹,这;严慈,对长辈的尊敬;恩,恩惠。万里隔云埃:相距很远,隔着云彩。云埃:云雾,喻指遥远的距离。临风怀独剧:面对风浪独自感叹。临风:面对风浪,形容心情悲壮。肠欲摧:内心十分痛苦,好像肠子要断了一样。引睇何杳茫:抬头望去,多么遥远啊。崇峦接斗台:高高的山峰相连,犹如北斗七星那样高耸入云。因之寄远眺:因此我寄托着远望的心情。匪以咏物来:不是为了吟咏景物而作诗。斯台寓观戒:这里借观景来警戒自己。斯台:这个山台。寓观戒,借观景进行自我教育,警戒自己。斯台:这个山台。精舍:寺院内供僧人修行用的小屋或小院。山之隈:山的尽头。君暇时一登,晴云天际开:你闲暇的时候登上山去,晴朗的云彩映衬在天空。浮云暂点缀,太虚自弘恢:飘浮的白云暂时点缀着天空,广阔的天空自然显得宏大辽阔。羡君拨云手,望云意徘徊:羡慕你拨开云雾的手,望着飘渺的云雾久久不愿离去。仆幸侍公游,兴洽日暮催:我有幸陪伴你游览,兴致很浓,太阳即将落山了。骊车不可攀,愿言复追陪:可惜我的车不能攀登到你的车上,希望你能再次与我同行。千古云间客,白云台崔嵬:我像古代的神仙一样,是云间的过客,白云台又那么巍峨壮丽。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游历名山胜境的亲身感受为题材,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与知音共游的乐趣。全篇构思巧妙,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首二句写游山的环境和气氛:“与君登青山,凌风陟高台。”与君同登青山,飞越高山,表现了游人登山时的豪迈情怀。“凌”字用得传神,写出了游人在山巅之上的神态,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俗、飘逸洒脱的意态。“青山望渺然,白云空悠哉”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游人登高所见的山水远景,青山苍茫,白云悠悠,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董君”以下四句,写游人的感受:“董君负道气,持节遐方回。”“董君”即指道士董奉,“道气”指道士的高洁气质。他背负着道术,远游于远方,归来后还保持着那种清高之气。“饥餐石上松”至“清籁生八垓”六句,写游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饥餐石上松,渴饮山中瓻。”在石头缝里寻找食物吃,在山涧里喝清泉水,这些艰苦的生活经历,使游人忘却了世俗的一切。“翛然澄外虑”,意态潇洒,心境宁静,无所牵挂。“有时发长啸,清籁生八垓。”时而发出长啸声,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使人感到精神振奋。“素愿祝升平”,以往一直向往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君臣绝嫌猜”,君臣之间没有猜忌,关系融洽,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眷兹严慈恩,万里隔云埃”。想念这种慈爱与恩惠,彼此相隔万里之遥,虽隔云山却心心相印,感情深厚。“临风怀独剧,清夜肠欲摧。”“临风”二字,写出了内心的悲凉和孤独。“清夜肠欲摧”一句,把诗人内心极度痛苦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引睇何杳茫,崇峦接斗台”,“崇”字写出了连绵不断的高大山脉的气势。“因之寄远眺”,诗人于是借此抒发自己的胸怀:“匪以咏物来。”他并不为了吟咏景物而作诗。“斯台寓观戒”,这里借观景进行自我教育,警醒自己不要沉湎于享乐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斯台”既指这个山台,也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山中静坐,远离尘嚣,心境恬然,从而更加坚定了他远离名利的决心。最后两句:“斯台寓观戒,精舍山之隈。”在这里,“寓观戒”既是实景的比喻,又是诗人的自况。“斯台”寓观戒,即借观赏这座山台来告诫自己要时刻保持警惕、远离诱惑,不要沉湎于享乐之中。“精舍山之隈”意思是说这座寺庙坐落在山的尽头。“君暇时一登”,如果你有空闲时间,不妨登门造访,一同欣赏美景,畅谈心声。
这首诗结构谨严,层次清楚,意境开阔,情景交融,充分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操。特别是“崇峦接斗台”等句子,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那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和崇高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