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玉立汉江头,云树重重翠欲流。
彩凤声沉青嶂远,红尘道断白云悠。
满林黛色浮青蔼,隔崦岚光照素秋。
只此可为真隐地,何须方外觅丹丘。

【注释】庸山:即庸中,唐懿宗时宰相。

玉立: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汉江:指汉中地区,古称汉川,今属陕西。青嶂:青山。彩凤声沉:指彩凤山的山名。青嶂远:指青嶂在远处。红尘道断:指红尘路断了。白云悠:指白云飘荡。青蔼:指青翠的山林景色。素秋:指深秋时节。真隐地:真正的隐居之地。方外:佛教语,指世俗之外。丹丘: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92年(僖宗中和三年)在四川成都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描写庸中山的秀丽风光为内容,并抒发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两句:“群峰玉立汉江头,云树重重翠欲流。”写庸中山巍峨壮观、云树环抱的秀美景象。“群峰玉立”写庸中山的高大雄伟;“云树重重”写庸中山的郁郁葱葱。“翠欲流”,用来形容云树的浓密,也暗示山色的苍翠。

颔联两句:“彩凤声沉青嶂远,红尘道断白云悠。”写庸中山上的景致。“彩凤声沉”写山下的山峦起伏,如彩凤一般;“青嶂远”则写山上的青翠之山远远望去,如屏障一般。“红尘道断”写山路崎岖,使人忘却俗世;而“白云悠”则描绘出一幅白云缭绕、悠然自得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怀。

颈联两句:“满林黛色浮青蔼,隔崦岚光照素秋。”“满林黛色”写满林的树木呈现出一种深绿色的色调;“素秋”则是指秋天的深蓝色彩。这两句话通过描写树林与山色相互映衬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尾联两句:“只此可为真隐地,何须方外觅丹丘。”“真隐地”是指真正的隐居之地,这里指的是庸中所蕴含的美丽风景;“丹丘”则是道教所说的仙界所在地,这里指仙境。这两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庸中的美景已经心满意足,无需再去寻找更遥远的仙境了。

整首诗通过对庸中山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