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凌虚阁,湖天入杳冥。
垂杨双鹭白,落日万峰青。
栋宇悬空界,香灯护佛灵。
坐来清听满,天际看扬舲。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方寺楼的所见所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登方寺楼”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动和位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方寺楼是一座寺庙的建筑,诗人登上这座楼,视野开阔,可以远眺湖天。这里的“方寺楼”可以理解为一座普通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代表着某种精神寄托或信仰。

“向晚凌虚阁”,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在这里,“凌虚阁”可以理解为高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湖天入杳冥”,这句诗描绘了湖面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这里的“杳冥”可以理解为深远、广阔,也可以理解为神秘、未知。通过这句诗,诗人传达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深邃思考。

“垂杨双鹭白,落日万峰青。”这两句诗分别描绘了杨柳、白鹭和落日的景象。杨柳依依,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白鹭翩翩起舞,象征着自由和轻盈;落日余晖映照在群山之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栋宇悬空界,香灯护佛灵。”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氛围。这里,“栋宇”可以理解为寺庙的建筑结构,“悬空界”则形容其宏伟壮观。同时,“香灯”也是佛教中常见的元素,象征着虔诚与敬仰。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寺庙的庄严神圣,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认同。

“坐来清听满,天际看扬舲。”这两句诗则是诗人观景后的感悟。他静静地坐着,聆听着四周的声音,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然后他抬头望向远方,看到了一只小船在湖面上行驶。这里的“扬舲”可以理解为扬帆航行的小船,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以方寺楼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