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九日十秋晴②,风雨今年飒满城。
两岸帆樯收暝色,千家砧杵急寒声③。
冥冥白鸟窥帘近④,漠漠苍波卷幔清⑤。
更历层巅双眼阔⑥,江山应解客游情。

【注释】:

①重阳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节日。诸寮,众官。②长年,长期。⑨风雨,秋雨。飒,形容风声。满城,全城。③砧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石制或骨制的棒槌。急,急促。④冥冥,昏暗貌。⑤漠漠,茫茫、广阔貌。苍波,青色的波浪。卷幔清,帘子被风吹动而发出响声。⑥层巅,指黄鹤楼。双眼阔,眼界宽阔。⑦江山,指黄鹤楼周围的江水和山峦。⑧解,能。应,应当。

【译文】:

长年盼望着每年九月初九的晴天,今年却遇上了风雨交加,把全城的景色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之中。

两岸的帆樯收拢了黄昏时的色彩,千家的砧杵发出了急促的寒声。

那阴云密布的天空中传来了白鸟窥视帘子的声音,浩渺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卷未干的帷幕。

更登上黄鹤楼的高层眺望,那辽阔的视野令人心旷神怡,自然风光足以抚慰人的心情,使人忘却了旅途的劳顿。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诗人于重阳佳节,同僚聚集黄鹤楼,但天降风雨作客,遂有《重阳日诸寮集黄鹤楼值雨》之题。首联写久盼晴景而不果,又逢风雨之恨;颔联写风雨之状及所见所闻;颈联写登高望远,心境开朗;尾联则点明登楼的目的,并借景抒怀。全诗以“重阳”二字领起,先叙后情。前四句写登楼时风雨交加的情景;后四句写登楼后的观感。全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首联“长年九日十秋晴”,是说自重阳节以来已有十个秋天了,可是今年却没有一个晴朗的日子。“长年”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期盼心情。“九日十秋晴”,是说已经盼到第九个重阳节了,还是一个晴天也没有。“风雨今年飒满城”,是说今年重阳这天,不但没有晴朗天气,反而还下起了大雨。“飒”字用得十分传神,写出了秋风扫落叶的飒飒之声。“飒满城”,写出了风声之大,雨势之猛。这两句是诗人对天气的描写,也是诗人当时心情的一个缩影。

中间两联写登楼观景时所见所闻。“两岸帆樯收暝色”,是说岸边的船帆收拢了暮色,也就是收起了晚霞。“千家砧杵急寒声”,是说千家万户都在忙着赶制冬衣,发出的砧杵声急促而响亮。“冥冥白鸟窥帘近”,“冥冥”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窥帘”,是指鸟儿飞进了窗内,好像要偷看什么;“近”,是指鸟儿离窗户很近。这两句写诗人抬头看见天上有一只白色的鸟儿飞进了自己的房间里去。“冥冥”、“窥帘”、“近”这几个词,都是写得很传神的。“漠漠苍波卷幔清”,是说浩渺的湖面上波涛滚滚而来,掀起了窗帘。“卷幔清”,是说掀起窗帘,让清凉的湖水进入室内。这一句写的是湖水的景象。“漠漠”、“卷幔”、“清”这几个词,也都是写得很好很传神的。

末联是写登楼之后的感受。“更历层巅双眼阔”,是说再登上高楼一层,只见眼前景物更加开阔,心胸更加宽广。“江山应解客游情”,是说眼前的美景可以消除旅途的疲劳,使诗人的游兴倍增,他感到十分高兴。这两句是说诗人登高远望之后的一种感受。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这天同僚聚会登黄鹤楼时有感而作的。诗人通过描写登楼时的风雨天气和登上楼顶所见的江天胜景,抒发自己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精炼,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