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雪后更嵯峨,积素新晖两荡磨。
始识塞关门尽玉,忽惊松壑树鸣鼍。
霏微风削瑶峰屑,滟潋光摇陆地波。
快眼远心何处尽,南天缥缈白云多。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全诗描绘了恒山雪后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恒山的自然之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名山雪后更嵯峨,积素新晖两荡磨。
- “名山”:指的是恒山。
- “雪后”:表示冬天或降雪之后。
- “更嵯峨”:形容山峦更加巍峨。
- “积素”:指积雪。
- “新晖”:新的阳光照射在雪上。
- “两荡磨”:形容积雪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 始识塞关门尽玉,忽惊松壑树鸣鼍。
- “塞关”:边境上的要塞或关口。
- “尽玉”:形容要塞或关口像玉石一样美丽、壮观。
- “松壑树鸣鼍”:描述松树林中树木发出的声响如同鼍(一种爬行动物)的叫声。
- 霏微风削瑶峰屑,滟潋光摇陆地波。
- “霏微”:形容风很小,轻轻吹过。
- “削”:动词,意为风吹过使物体变平。
- “瑶峰”:美丽的山峰。
- “滟潋”:形容水面闪烁的样子。
- “光摇陆地波”:光线在水面上摇曳,形成波纹。
- 快眼远心何处尽,南天缥缈白云多。
- “快眼”:形容眼界宽广,能看到远方的事物。
- “远心”:形容内心向往远方。
-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
- “缥缈”:形容云彩轻飘,不易捉摸。
- “白云多”:南方的天空中白云很多。
赏析:
这首诗以雪后的恒山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比“名山雪后”与“积素新晖”,展现了雪后的山峦更加壮丽,而阳光下的新雪则显得晶莹剔透。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塞关门尽玉”、“松壑树鸣鼍”等,将雪后的山川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最后两句“快眼远心何处尽”和“南天缥缈白云多”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