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江空枫叶凋,接天寒色广陵潮。
清宵忆尔听鸿处,明月扬州第几桥。
诗句翻译:霜降后江边变得空旷,枫树的叶子已经凋零,广陵潮水接天而来。
译文:霜降后,江面开始显得寒冷,枫叶虽已落下却依然翠绿未脱。广陵城上秋气萧瑟,潮声阵阵欲来风色愈发强烈。闻道蹴天三百里,不知何似浙江潮。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江上旅行时的心情与所见。诗中,“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而“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哀愁。
赏析:此诗作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秋,宗臣任刑部主事,其时李攀龙、王世贞等均在刑部任职,于是结为诗社,酬唱不绝。但为时不久,七子中谢榛、梁有誉首先离法,次年春王世贞奉使南下,秋,宗臣也因病告归家乡扬州兴化,至此“后七子”也就星离云散了。这首诗正是宗臣南归时李攀龙送别之作。前两句写诗人的悬想——当宗臣到达扬州时,一定会云收雨霁、晴空万里,他能够驻马江边青枫林,登上高台,纵目北望。眼前虽然是离别,但诗人的心已伴随着宗臣飞向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