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骋娇姿媚艳阳,却来冒雪并寒芳。
应嫌春色繁华态,故学梅花浅淡妆。
注释:不展现娇美的姿态和艳丽的颜色,却选择冒着雪来到寒芳中。因为嫌忌春天的繁华色彩,所以模仿梅花的朴素淡雅。
赏析:这是一首以梅花自喻的七绝诗。诗人借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冰雪之中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孤高自许,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性格。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繁花似锦、繁华喧闹的厌倦之情,而更喜欢那宁静、淡雅的梅花。
不骋娇姿媚艳阳,却来冒雪并寒芳。
应嫌春色繁华态,故学梅花浅淡妆。
注释:不展现娇美的姿态和艳丽的颜色,却选择冒着雪来到寒芳中。因为嫌忌春天的繁华色彩,所以模仿梅花的朴素淡雅。
赏析:这是一首以梅花自喻的七绝诗。诗人借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冰雪之中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孤高自许,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性格。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繁花似锦、繁华喧闹的厌倦之情,而更喜欢那宁静、淡雅的梅花。
注释:不展现娇美的姿态和艳丽的颜色,却选择冒着雪来到寒芳中。因为嫌忌春天的繁华色彩,所以模仿梅花的朴素淡雅。 赏析:这是一首以梅花自喻的七绝诗。诗人借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冰雪之中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孤高自许,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性格。同时,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繁花似锦、繁华喧闹的厌倦之情,而更喜欢那宁静、淡雅的梅花
徐田臣是明代诗人,字仲由,号巢松病叟,淳安安徐村人。 徐田臣生于约明太祖洪武十年前后,其文学成就和生平经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文章著名于时,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明代文人追求文学成就的社会风气
【注释】 九鲤湖: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石门断处:指湖的入口处。 疑无地:疑,怀疑。疑无地,意即石门断裂,仿佛没有土地一样。 洞府深中别有天:洞府深中,指九鲤湖深处有一个山洞。别有天,意即另有一番天地。 画帐远开横晚岫,珠帘倒挂泻寒泉:画帐远开,形容湖水宽广,水色清澈。珠帘倒挂,形容湖中的水帘如同珍珠一样悬挂在空中。 碧桃开谢三千载,赤鲤飞腾几百年:碧桃和赤鲤都指的是九鲤湖的特产——桃花和鲤鱼
注释: 千年的春瓮,相传是仙女留下的,三月初晴的云彩护着酒庐。 山色映照岩花开放如美人的红唇,青苔掩映亭下柳枝轻拂罗裙。 我时常思念竹林中鸟儿欢快地倾吐心声,好学陶渊明在柴桑醉酒吟诗。 病渴之时多情词赋懒作,琴堂之中独当垆卖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酒井、酒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一句“千年春瓮传仙姥”,通过描绘千年的春瓮,暗示了仙人的存在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写方孝孺之死,其遗骸被十族所埋;颔联以“聚宝”二字点明方孝孺生前的事迹;颈联化用典故,赞颂方孝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 【答案】 译文:十族的遗骨埋在宝藏里;千年后孤寂的坟墓彰显着忠诚和气节。(“十族”指朱元璋灭汉王陈友谅后,下令杀尽陈氏九族,“聚宝”指藏匿方孝孺尸骨于宝藏之中。) 注释
登采石矶 译文: 站在采石矶上,俯瞰着长江。 注释与赏析: - 采石矶:位于今天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景点。 - 江中峙立:形容采石矶地势险要,屹立于江心。 - 突兀谁与同:形容采石矶的险峻,无人能与之并肩。 诗句释义: 1. 危崖突兀谁与同:描述了采石矶的悬崖峭壁,如同神工鬼斧般地耸立,让人无法与之相比。 2. 皴裂嶙峋神斧功:形容采石矶的岩石纹理奇特
【注释】 玉峰山:在今安徽休宁县北。县僻:指县城偏僻,人烟稀少。 众峰矗寒玉:山峰耸入云霄,如同插入地面的玉石。 水清石齿齿:清澈的泉水流过,石头上长满了苔藓。 兰芳满幽谷:幽深的山谷中弥漫着兰花的芳香。 素心人:指纯洁无邪的人。素心,本指白色的丝棉被。这里指纯洁的心性。 采兰:采摘兰花。 涧曲:山间小溪。 濯缨:洗涤帽上的帽子。濯,洗也。缨,帽带。濯缨谅在斯:意思是说我在这里洗涤帽子,清洗心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及主题思想;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语言和手法等分析艺术特点;最后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进行赏析。 (1) “谒伍相祠”一句是说诗人登上云崖的祠堂去拜谒伍员,这里运用了“谒伍相祠”这个典,点明诗人拜谒的对象。 (2) 第二句中“霁”是天气转晴的意思,这里用来描写湖口风色的变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