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日已佳,况此绀宇寂。
古松荫佛殿,幽花照禅席。
谷虚哭山鬼,林暝啼木客。
风来语梵铃,雨至洒石壁。
长廊独徘徊,萝径自扪历。
时闻孤磬声,云深杳难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

①首句“秋气日已佳”,写初秋的景致,点明季节;②“况此绀宇寂”,“绀”是深青的颜色,用来形容寺院,突出佛寺的宁静幽深;③“古松荫佛殿”,“古松”写出了寺院的古老,“荫”字表现出松柏茂盛的景象;④“幽花照禅席”,写寺院中花草的香气与僧侣打坐的情景;⑤“谷虚哭山鬼”,“谷虚”指山谷空阔,“哭山鬼”写出山林的寂静,表现诗人孤独的心情;⑥“林暝啼木客”,“暝”即昏暗,“啼木客”指树木间鸟鸣声。⑦“风来语梵铃”,“梵铃”指寺庙里敲击的法器,风吹过发出声音,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⑧“雨至洒石壁”,写细雨打湿石壁,突出环境的静谧,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⑨“长廊独徘徊”,“长廊”指曲折的廊,“徘徊”指漫步,表现诗人在庭院中徜徉徘徊。⑩“萝径自扪历”,“萝径”指藤蔓缠绕的小径,“扪历”指用手摸着,表现出诗人独自漫步小径时的心情。⑪“时闻孤磬声”,“孤磬”指寺庙中的磬声,表明诗人此时独自一人在寺庙中;⑫“云深杳难即”,“杳”是深远的样子,“难即”表示难以靠近,说明诗人此时心情惆怅、孤寂。⑬“长廊”“萝径”写出了景物的幽静,衬托诗人心情的孤寂。⑭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到寺庙中的磬声和雨声,更加觉得孤单寂寞,表达了诗人对佛寺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⑮“时闻孤磬声,云深杳难即”一句运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对比映衬,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⑯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寺院内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⑰全诗采用赋和比的手法,将景色拟人化,使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孤独的心情。⑱全诗语言平实而含蓄,富有韵味。⑲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押韵工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