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不逢人,家在山深处。
独鹤忽飞来,风动月中树。
【注释】
山中:指隐逸山林。
来往不逢人:形容山深林密,罕有人迹。
家在山深处:隐居的人的家就住在这深山里。
独鹤忽飞来:一只白鹤忽然飞来。
风动月中树:月亮照着树林,树叶随风飘动。
【赏析】
此诗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色和诗人闲适的心情。首两句写山中人迹罕至、环境清幽,三、四句写偶有白鹤飞过,又添一份宁静。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来往不逢人,家在山深处。
独鹤忽飞来,风动月中树。
【注释】
山中:指隐逸山林。
来往不逢人:形容山深林密,罕有人迹。
家在山深处:隐居的人的家就住在这深山里。
独鹤忽飞来:一只白鹤忽然飞来。
风动月中树:月亮照着树林,树叶随风飘动。
【赏析】
此诗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色和诗人闲适的心情。首两句写山中人迹罕至、环境清幽,三、四句写偶有白鹤飞过,又添一份宁静。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注释: 幽居杂兴十首 其四 野次:野外。寡(duǎn)轮鞅:车马不多,闲适的样子。停:停止。耕:耕种。 滋蔓:蔓延。上墙生:长满了墙。蒲:蒲草。长青:长得茂盛。堪:可以。把:持。桑空茧欲成:蚕茧即将成丝。 耽(dān):喜爱。野趣:乡村的情趣。自缘:自然是因为。自:自然;缘:原因;因。爱:吝惜,舍不得;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幽居杂兴》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田野的宁静画面
【注释】 对酒:我对着酒杯。 岩石韬弓剑:在岩石间收藏着弓箭和刀剑。 易消吴地酒,不见陇山春:容易消解的,只是吴地的美酒;而见不到的,却是陇山的新春。 失路无腾踏:失去了道路,没有地方可去。 供愁似众人:像许多人一样,感到忧愁。 独怜嵇叔夜:独自怜爱嵇叔夜(嵇康)。 嵇叔夜:指三国时魏晋之际的文学家、音乐家、琴师嵇康。他崇尚清高,不慕荣利,曾为司马氏父子所忌恨。 【译文】 在岩石间藏着弓箭和刀剑
诗句原文: 柴门春雨里,野水明荒陂。碧草看还长,白袍閒自知。短歌聊起舞,扶醉强题诗。元有林泉志,归来更不移。 译文: 春天的细雨中,我推开了柴门,看到野水在荒地上流过。碧绿的草看着好像还要长得更高,而我却觉得闲适,知道这是自然的规律。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跳起舞来,虽然有点醉意,但我还是勉强写了一首诗。我曾经有过归隐山林的志向,现在回来了,却再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注解与赏析: -
【注释】 十日荒城:荒废了十个月的城池。荒城,久未修缮的城堡或城市。 开门草又新:门开着,草又长出来了。 若无一杯酒:没有喝酒。 百年身:百年之后的身体。 澹澹春围野:春日的阳光洒在田野上,显得非常柔和。 青青山近人:山青青的,离人很近。 白纶巾:白色的头巾,这里指隐者。 【赏析】 此诗是作者闲居无事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联写景
诗句释义 1 六籍聊遮眼 - "六籍"可能指的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如《易》《诗》《书》《礼》《乐》《春秋》,"遮眼"则表示暂时放下这些书籍去休息或者欣赏自然。 2. 高眠傍屋牙 - "高眠"可能意味着在高处或高处休息,"傍屋牙"可能是指靠近房屋的角落或者屋顶。 3. 春来诗得计 - "春来"指的是春天到来的时候,"诗得计"可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给诗人带来了灵感或者创作的机会。 4. 老去醉为家 -
夜坐柬钱员外士宏 中夜不成寐,屋梁落月空。 揽衣惊鼠散,看剑炙灯红。 吾道空山里,年华细雨中。 故人有傲吏,相忆兴还同。 注释: ①中夜:深夜。 ②不成寐:没有睡着。 ③屋梁:房梁。 ④落月空:月光照射在空旷的房梁上。 ⑤揽衣:整理衣服。 ⑥惊鼠:惊动了老鼠。 ⑦看剑:把剑放在灯光下。 ⑧吾道:我的志向或学说。 ⑨空山里:空旷的山里。 ⑩年华:时光,岁月。 ⑪细雨中:在细雨中。 ⑫傲吏
【注释】 1. 送:赠送。彭济物宪副赴阙:送给在朝为官的人,即送别。彭济物,人名。宪副,指官职。赴阙,去皇宫。 2. 多难:国家动乱,灾难。还:回还。分手:离别。秋边:秋天的时候。一剑雄:形容剑气冲天。 3. 青云:指天空中高远、明亮的云朵。悬:悬想或挂念。短梦:短暂的梦想。白日:太阳。照孤忠:照耀着忠诚的心。 4. 驿竹:驿站上的竹子。啼山鬼:被风吹动的竹叶发出声音,仿佛山神在哭泣。山鬼
注释: 草堂连翠微,一径转柴扉。 竹里厨人散,雨中春事稀。 蜂房争自课,花片觉全飞。 政爱蒲团好,焚香了化机。 赏析: 首联“草堂连翠微,一径转柴扉”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田园景象。翠微,即青山翠绿的山色。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住所与周围的景色,展现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 颔联“竹里厨人散,雨中春事稀”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这里的“厨人”,可以理解为厨师或炊事员
江南道中 去国烽烟异,怀人涕泗滂。 九关啼虎豹,三月裹糇粮。 日晚渔人语,云回雁路长。 请泥吾岂敢,晏坐恐垂堂。 注释: 1. 去国烽烟异:离开国家后,战火纷飞的景象与以往不同。 2. 怀人涕泗滂:因为思念亲人而泪流满面。 3. 九关啼虎豹:指的是边境关卡处,常有虎豹出现。 4. 三月裹糇粮:准备在三月份时携带干粮。 5. 日晚渔人语:傍晚时,渔民在交谈。 6. 云回雁路长:云雾缭绕
【注释】 桂岭:指桂林一带的山岭。 飞蛇:山间的云雾。 毒雾:指瘴气,一种有毒的烟雾。 去国:离开国家。 柳侯:指南宋名臣柳开,字化音,人称"柳河东"或"柳州先生",曾为桂州(今广西桂林)刺史。 沅湘:沅江、湘江的合称。 【赏析】 《赠别顾华玉谪全州》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桂岭经行处的景色和诗人送别的场面来表达他对好友的深情厚意。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明快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黄:这里形容太阳的黄色。薄:同“幕”。虹气:彩虹。山根:山峰。断厓(yái):陡峭的山崖。倾:倒伏,倾倒。 【赏析】: 这首七绝写景,描绘了洞庭湖落日余晖映照在湖边林梢的景色。诗中的关键词为:“洞庭”、“落日”、“黄”,这些关键词都带有浓厚的地理色彩,让人一看就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湖南洞庭湖畔的景致。 首句“洞庭落日黄”,以简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洞庭湖的夕阳图景
【注释】: 落篷回风力,移舟维石次。 落篷:船的篷布被风吹开。 回风:逆风。 移舟:把船移到石上搁浅。 维:系、拴住。 次:停留。 树影散平波,蝉声入古寺。 树影:树木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 散:分散、摇曳。 平波:指水面平静如镜。 蝉声:知了叫声。 入:进。 古寺:古代寺院。 赏析: 《即景 其一》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此诗写于作者任封丘尉时,描绘了他游历名山古寺的情景。首句“落篷回风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明确全诗的内容,把握全诗的情感,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作答的关键. “乱山带乔木,斜日望中碧”:乱山中长着高大的乔木,夕阳西下,远远眺望,那一片碧绿的山影倒映在江面上. “白云忽傍人,马首岚光滴”:忽然间,一群白云飘到我头顶上.马头上闪烁着一道道阳光,好像云层被阳光一滴滴地打湿了似的. 译文: 乱山丛中长着高高的乔木
【注释】: 半空隔风雨,万壑闻长松:山间风雨交加,万壑中松涛声震耳欲聋。 我往采三秀,骑龙莲花峰:我前往华山寻找仙人留下的三件宝珠,登上莲花峰。 【赏析】: 《梦游华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原文是“梦游华山四绝顶,对松吟哦徒依依”,译文为“在华山游览时,登上了东、西、南、北四个山顶,对着松树吟咏,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梦游华山的情景,展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传说
【注释】 ①濯发:洗发。 ②泉水碧:指水色湛蓝,清澈如碧。 ③更坐洒天风:意为在泉水里沐浴,又享受着天风拂面。 ④麋鹿:指麋鹿,一种生活在森林中的哺乳动物。 ⑤不相避:指麋鹿和鹿不会互相避开,可以和谐相处。 ⑥同在此山中:指麋鹿和鹿都能在这片山林中生活。 ⑦赏析:“麋”通“麋鹿”。“不相避”说明它们和睦相处,没有相互攻击的情况发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注释】 餐气:指吸吮山中的灵气。 阿堵:这里指“小东西”或“宝贝”。 无何有:指虚无的境界。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写诗人在窗前远望,只见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的灵气在空中飘荡,诗人不禁伸手去吸吮,但感觉却并不满足,因为这种灵气实在太过稀薄,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接着,诗人又转向室内,发现原来那些所谓的宝贝,其实不过是些虚无的东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