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存古寺,寂寞已无僧。
独有横经客,时分供佛灯。
淡云盘老桂,寒日隐荒藤。
斟酌谈时事,相看百感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积累的知识,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此题中,“圣寿寺”是诗的标题,“空城存古寺”,首句点明“圣寿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寂寞已无僧”,写出了寺庙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座荒废寺院的惋惜之情。第二联写横经客,即和尚,他们为的是求取功名利禄,而不是为佛祖传经布道。第三联“淡云盘老桂”,“寒日隐荒藤”写出了景物的清幽之美,同时暗含着岁月无情之意,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第四联“斟酌谈时事,相看百感生”写僧人在谈论世事,而诗人则在观察他们的神情,由此引发了自己百感交集的情绪。赏析应围绕诗句内容和情感来展开。

【答案】

译文:圣寿寺座落在空荡荡的城中,一座古寺还保存着它原有的风貌,但已经没有和尚守庙了。只有那横经课诵

的和尚还在,他们不时地点亮佛灯。淡色的云彩缭绕在老桂树的周围,寒冷的秋阳也难以把它照得通亮。我端详

着这些僧人的表情神态,百感交集。

注释:“圣寿寺”是宋太宗赵光义(一说宋真宗)为母亲刘皇后祈福而建的佛寺。位于今河北沧州市南郊,始建于

后周太祖郭威开平元年(909年),后扩建成规模宏大的佛教丛林。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真宗下诏重建

,赐名“圣寿寺”。

赏析:

全诗通过描写圣寿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空寂的寺庙。首句点明

“圣寿寺”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座落于空荡荡的城中。次句进一步写其荒芜破败之景:一幢幢古老的房舍早已

被风化剥蚀得面目全非,只剩下颓垣断壁,连僧侣们也都散去,更显凄凉。三、四两联转而写寺中的和尚。“独有”

一词,既突出了横经客的孤独无伴,又透露出他们的孤芳自赏。“横经课诵”、“供佛灯”,都是僧人念经打坐

、参悟佛理的活动,也是他们消磨时光的方式。然而,横经客却常常以“横经课诵”为借口,不思进取,沉溺于

尘世之中。五、六两联则写他们的神情举止。前一句“淡云盘老桂”,描绘了一幅清雅高远的画面:白云缭绕,老桂

树苍劲挺拔,枝叶繁茂,生机盎然。这一画面与横经客的闲适神态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后一句“寒

日光隐荒藤”,则将镜头转向了另一幅景象:秋寒逼人,荒藤枯枝,瑟瑟发抖,令人顿生悲凉之感。这两句都写

出了景物的清幽之美,同时暗含着岁月无情之意,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情。七、八两联则是诗人对

横经客的议论。“斟酌谈时事”指的是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国家兴亡等大事;“相看百感生”则是说当

他们看到自己神情时,内心百感交集。这两句既表现了横经客的学识渊博和见解深刻,也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苦

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最后一句“斟酌谈时事,相看百感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对

横经客们的形象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揭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深切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