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檄莅兹土,劳劳未匝岁。
本思宣上德,只自速厥戾。
曷勿如脂韦,而乃同姜桂。
由来性夙成,并不解阿世。
肮脏每招尤,落落谁相契。
人生贵知几,出处何必泥。
矧且婴锢疾,亦复需调剂。
无药可医狂,自分当沦替。
所以轻簪组,一官等疣赘。
宁去无宁就,非夷固非惠。
殷勤辞父老,慷慨谢舆𨽻。
相顾更惓惓,欷歔各垂涕。
岂知冰雪肠,荣禄非所计。
君门万里遥,缥缈青云际。
翘首合江楼,临江漫凝睇。
皎皎罗浮月,纤霭不能蔽。
涓涓礼湖水,东流不少滞。
行矣挂蒲帆,悠哉去海裔。
秋萍逐浪飘,野鹤乘风唳。
俯仰任优游,襟怀自光霁。
故园松菊存,归来足休憩。
吁嗟陶彭泽,高风愧难继。

【注释】

捧檄莅兹土:奉命到这个地区去当官。

劳劳未匝岁:一年还没有过完,就感到劳苦了。

本思宣上德:本来打算宣扬上天的恩德。上德,指皇恩。

只自速厥戾:反而招致罪戾。

曷勿如脂韦:为什么不像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脂韦,比喻阿谀奉承的人。

而乃同姜桂:却与那生姜和桂树一样相配。姜桂,比喻贤才。

由来性夙成,并不解阿世: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

肮脏每招尤:在朝廷中总是得罪人。

落落谁相契:孤独冷清,没有人能相知相契。

人生贵知几,出处何必泥:人生最可贵的是懂得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矧且婴锢疾,亦复需调剂:更何况你身患疾病。亦复,也。需调剂,需要治疗调养。

无药可医狂,自分当沦替:没有药能治好我的狂妄之病,我只好自己承认会沉沦下去。

所以轻簪组,一官等疣赘:因为我轻视功名利禄,做官只不过是一个多余的赘瘤。

宁去无宁就,非夷固非惠:宁愿离开,也不愿意屈服于强暴势力之下。

殷勤辞父老,慷慨谢舆𨽻:热情地告别父老乡亲,慷慨地告别车马行李。

相顾更惓惓,欷歔各垂涕:大家互相望着,依依不舍,抽泣着。

岂知冰雪肠,荣禄非所计:哪里知道我心中有一片冰雪般的清白,荣华富贵不是我所考虑的。

君门万里遥,缥缈青云际:朝廷的门庭万里远,高高地耸立在云端之上。

翘首合江楼,临江漫凝睇:抬头仰望江边的大楼,望着江水发呆。

皎皎罗浮月,纤霭不能蔽: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罗浮山,细薄的雾气也不能遮住它的皎洁。

涓涓礼湖水,东流不少滞:清澈的礼水缓缓地向东流淌,它不会停息不流。

行矣挂蒲帆,悠哉去海裔:走吧,挂上风帆,悠然地离去吧,我将要到大海那边去了。

秋萍逐浪飘,野鹤乘风唳:秋天的浮萍随着波浪漂泊,野鹤乘着风向天空飞翔。

俯仰任优游,襟怀自光霁:自由自在地逍遥,胸怀自然变得开朗明净。

故园松菊存,归来足休憩:故乡的松树、菊花还在,回来后可以休息了。

吁嗟陶彭泽,高风愧难继:感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惭愧自己难以企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赴惠州途经广州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新唐书·文艺传》说:“(元结)为文简古,务切事理,当时所谓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丘明不得志于鲁,作《春秋》:贾谊王道不终,遂为《吊屈原赋》者,类焉。”可见元结以左丘明、司马迁、韩愈自比。这首诗就是他以“左丘”自况的作品之一。诗中通过对自己处境的描述,抒发了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激心情。全篇感情强烈,气势豪迈,笔力雄健,语言朴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首联二句说自己奉命到这个地方去当官,已经一年还没有过完,就已感到了劳苦。“劳劳”,犹言劳顿。“未匝岁”,犹言不到一年。这两句写自己初到惠州,就感到了劳苦,但还不足一年时间。

颔联二句说自己本来就打算宣扬上天的恩德,没想到反而招致罪戾。“本思”,犹言本来打算。“自速”,犹言招致。这两句说自己本来打算宣扬上天的恩德,想不到反而招致罪戾。“速”,招致。

颈联二句说为什么不像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却与那生姜和桂树一样相配?“曷勿如脂韦”,意为为什么不像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就像那软绵绵的狐狸和狗一样顺从。“而乃同姜桂”,意为却与那生姜和桂树一样相配。“姜桂”,即“姜桂之性”。“姜桂之性,不辱于奴隶”,出自《论语·微子》。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楚国,楚大夫沈诸梁用好酒招待他,席间对曰:“君子于此不远千里而来,愿闻其详。”孔子曰:“吾闻文王作庐,武王伐纣,吾以为圣王之道至大而备。”沈诸梁曰:“然!有美玉于卞氏,吾欲献之于君。”孔子曰:“卞氏之璧,不若荆玉之善;江汉之珠,不若济川之玉;今使卞氏之璧与江汉之珠而俱出于荆山之南,则荆山之南无所取也。夫子之圣知,岂弗鉴乎?”沈诸梁曰:“否。虽无卞氏之璧和江汉之珠,犹是宝也!”孔子曰:“不然!以卞氏之璧与江汉之珠而皆弃于荆山之南,此卞氏、江汉之所宝也。夫以人臣而名天子之地以奉君,则卞、江之臣犹贤于王也;以人臣而名天子之位以尊天子之义,则卞、江之臣犹义于王也。故君子以为卞、江之贤于王也。”意思是孔子回答沈诸梁说:“卞氏的美玉和江汉的珠玉不如卞氏、江汉的好宝。虽然没有卞氏的美玉和江汉的珍珠宝石,还是卞氏、江汉的好宝。以人臣的身份而名天子的土地以奉事君主,卞氏、江汉的人臣还不如君主。以人臣的身份而名天子的职位以尊崇君主的地位,卞氏、江汉的人臣还不如君主。所以君子认为卞氏、江汉的人臣比君主好。”孔子认为卞氏、江汉的臣子比君主好是因为他们尊重君主,而沈诸梁认为卞氏、江汉的臣子比君主好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卞氏、江汉的人。沈诸梁认为卞氏、江汉的人臣比君主好是因为他们尊重君主。沈诸梁认为卞氏、江汉的人臣比君主好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卞氏、江汉的人。沈诸梁认为卞氏、江汉的人臣比君主好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卞氏、江汉的人。沈诸梁认为卞氏、江汉的人臣比君主好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卞氏、江汉的人。

尾联二句说为什么不像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却与那生姜和桂树一样相配?“由来性夙成”,意为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并不解阿世”,意为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阿世”,犹言迎合世俗。这两句说自己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为什么不像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却与那生姜和桂树吗?“由来性夙成”,犹言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并不解阿世”,犹言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阿世”,犹言迎合世俗。这两句说自己从国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为什么不喜欢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却与那生姜和瓜一样相配?“由来性夙成”,犹言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并不解阿世”,犹言从国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阿世”,犹言迎合世俗。这两句说自己从国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为什么不喜欢那柔软的狐狸和狗那样顺从呢?却与那生姜和瓜一样相配?“由来性夙成”,犹言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并不解阿世”,犹言从国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阿世”,犹言迎合世俗。这两句说自己从国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事。为什么不喜欢那柔软的狐狸和水一样相配?却与那生姜和桂树一样相配?“由来性夙成”,犹言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俗的。“并不解阿世”犹言从古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事的?“阿世”,犹言迎合世事。这两句说自己从国以来生下来就有的本性,是不懂得迎合世事的。为什么不喜欢那柔软的狐狸和犬一样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