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丝竿八十馀,无端西伯有徵书。
迂疏亦抱磻溪志,却恐官家要纳鱼。

太公

五尺丝竿八十馀,无端西伯有徵书。

迂疏亦抱磻溪志,却恐官家要纳鱼。

注释:

太公:指姜子牙。太公望,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朝初年齐国开国元勋。

五尺丝竿八十馀,无端西伯有徵书:姜子牙手持五尺长的渔竿,八十多岁高龄时被周文王征召为丞相。

迂疏亦抱磻溪志,却恐官家要纳鱼:姜子牙虽然胸怀大志,但担心被官家利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姜太公的事迹为题材,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于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不满和愤慨。

首句“太公”点明了题目,接着用五尺丝竿八十余来描绘出姜太公的形象,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他却被周文王召为丞相,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讽刺和嘲笑。

二句“无端西伯有徵书”,则是进一步揭示了姜太公的命运。西伯指的是周文王,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正是因为得到了姜太公的帮助。然而,当姜太公已经功成名就之后,他却受到了征召,成为了周朝的丞相,这是对他命运的一种讽刺和嘲笑。

三句“迂疏亦抱磻溪志”,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姜太公虽然有着远大的志向,但他却选择了隐居在磻溪之中。这种选择无疑是对那些趋炎附势、追求名利的人的一种讽刺和嘲笑。

最后一句“却恐官家要纳鱼”,则是诗人对于官场腐败的深刻揭示。他担心自己会被官家利用,成为鱼肉百姓的工具。这种担忧和恐惧,正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批判。

整首诗通过描绘姜太公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的深刻思考和愤慨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姜太公的故事,警示世人要坚守自己的本心,不为名利所动,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