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曾为万里行,断厓依旧水深清。
尘泥荡涤须教尽,莫惹征夫又濯缨。
注释:双脚曾在万里之外行走,断崖依旧水深清澈。
尘泥洗涤要彻底,不要惹得行人再次洗帽。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行者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者的一种忠告。第一句“濯足”直接点明了主题,第二句描绘了沿途的风景,第三句则是对旅行者的一种提醒,第四句则是一种祝愿,希望旅行者能够一路顺风,安全到达目的地。整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双脚曾为万里行,断厓依旧水深清。
尘泥荡涤须教尽,莫惹征夫又濯缨。
注释:双脚曾在万里之外行走,断崖依旧水深清澈。
尘泥洗涤要彻底,不要惹得行人再次洗帽。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行者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者的一种忠告。第一句“濯足”直接点明了主题,第二句描绘了沿途的风景,第三句则是对旅行者的一种提醒,第四句则是一种祝愿,希望旅行者能够一路顺风,安全到达目的地。整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内容上要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晚”“凉”“水”“林”等,思想情感上要注意把握诗人的心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作答即可。本题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池上晚成趣,雨余凉不禁”,意思是:池塘上的晚上很惬意,雨后天气凉爽。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的愉快心情;“湿云低阁水
诗句解析 1. "直节当年振士林":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范景曦早年正直节操的赞赏之情。"直节"指的是坚定的气节,"当年"指的是过去的时间,"振士林"则意味着在士人中引起震动。 - 关键词:直节,士林,振。 - 注释:这里强调了范景曦的正直和其影响在士人中的广泛性。 2. "玉堂门下识翁深": 此句表明范景曦在朝廷中的地位及其与诗人深厚的交情。"玉堂"通常指代高级的官府或者重要的机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送刘子静侍御两淮巡盐》中的诗句。全诗如下: 孤鹤扬州路,双旌淮水波。 风霜看豸史,花柳怨骊歌。 夜久江声远,天空月色多。 估客俱含笑,豪家柰我何。 注释: 孤鹤:孤单的鹤;扬州路:扬州的路;双旌:两个旗;豸(zhì):指官衔;史:史书;花柳:指春天的风景;骊歌:一种古代的军歌;估客:商人;奈:无奈;多:美好。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景色和心情。
注释: 挽陆提学:这是一篇悼念陆提学的诗,通过描写陆提学生前的风貌和事迹,表现了对陆提学的怀念之情。 一经魁两浙,蚤岁擅时名:陆提学在两浙地区曾经获得过“一经魁”的荣誉,年轻时就已经闻名于世。 腰带黄金瘦,心忧白发明:陆提学身材消瘦,心中却忧虑着国家的前途。 机云看世业,群愈愧门生:陆提学如同天上的云一样,观察着国家的命运,而自己作为他的门生,却感到惭愧。 永夜文星在,空山暮雨声
【注释】 万壑:指千山万壑。 鹤唳:鹤鸣声。 龙腥:指山涧中水气。 绕径:环绕着。 当窗:对着窗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万壑千岩之中独赏古松,并抒发了对这棵老树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万壑千岩里,谁怜孤立情。”描绘出一幅深山古松的幽静图画,它孤零零地矗立在万壑千岩之中,显得非常孤单。这里的“万壑”和“千岩”都是形容山的多,而“万壑千岩里”则更是突出了环境的险峻和古松的孤独
烂柯图 不畏山蹊险,来参国手仙。 两贤岂相厄,一著竟谁先。 苔滑经微雨,松声应瀑泉。 楸枰才半局,柯烂已多年。 译文: 不畏山径艰险,前来拜访国手仙人。 两位贤者怎会相互困厄,一方棋局究竟谁能领先。 苔藓滑腻经过微细雨,松林中泉水与瀑布相应。 楸木棋盘刚过半局棋,棋子已经烂在树皮上多年。 注释: 1. 烂柯图:这是一幅描绘围棋对弈的画面。烂柯指的是围棋中的“劫材”,即双方争夺的要点
苏武(?-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中郎将,出使匈奴。后被留单于十九年终始还国。 汉皇(指汉武帝)屈指计归期——汉武帝屈指计算归期。屈指数数是古代表示时间的方法之一,这里用屈指数算来推算苏武的归来时间。 十九年中事可疑——这十九年当中的事情是可疑的。十九年,即从公元前81年(武帝元朔二年)至前60年(武帝征和三年),在这十九年间,苏武曾两次出使匈奴,与卫律等谋议投降
【注释】 ①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公署:指居庸关的管理机关。晚眺:傍晚登高远望,观赏景色。 译文 一条小路崎岖难行,周围万岭横亘;百姓无问不答,只管耕耘劳作。 秋霜打落了树叶,但山峦依旧绿意盎然;雨点洗刷了荒苔,秋天的河水显得格外清澈。 远处飞翔的沙鸟从天边掠过,寒蛩则爱在月下鸣叫。 峰峦起伏,难以回首,何处才是那片孤寂的云彩所笼罩的古城墙遗址呢?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咏三忠祠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三忠祠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慨。“拂袖拜三贤”,诗人来到三忠祠,看到庙中供奉着岳飞、张宪、贾似道三位抗敌英雄,于是下决心要向三位英雄学习,“一死竟谁怜”,表达了自己对三位英雄的崇敬与怀念。“玄化昭心事”,诗人认为三位英雄的事迹已经昭示天下,他们的忠诚之心也应当昭然于世。“丹诚付简编”,诗人表示自己的一片丹心也将寄托在简编之中。“明禋逢盛世,肸蚃自年年”
【注释】潘司谏:指潘孟阳,曾官汉中府司宪。汉中:今陕西省西南部。沃野:肥沃的土地。南山远:指汉中地区位于南山之下。居人:指百姓。半符:指潘孟阳曾任的汉中府司宪。试尔:试汝。太守欲如何:指潘孟阳将怎样治理汉中。重过:指再次经过汉中。 【赏析】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00)春天。当时,潘孟阳被派往陕西汉中任司宪参军,诗人送其赴任。诗先写送别时的情景,后写对友人任职前途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质朴
太公 五尺丝竿八十馀,无端西伯有徵书。 迂疏亦抱磻溪志,却恐官家要纳鱼。 注释: 太公:指姜子牙。太公望,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朝初年齐国开国元勋。 五尺丝竿八十馀,无端西伯有徵书:姜子牙手持五尺长的渔竿,八十多岁高龄时被周文王征召为丞相。 迂疏亦抱磻溪志,却恐官家要纳鱼:姜子牙虽然胸怀大志,但担心被官家利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姜太公的事迹为题材,借古讽今,表达了对于官场腐败
爱山 幽人坐赏山光晓,家在深山更深处。 绿阴碧水昼悠悠,时有闲云自来去。 注释:幽人:指隐士。坐赏:坐着欣赏。 时:时常。 悠然:悠闲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士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深山中的景色以及闲云自在飘游的景象来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悠闲自得,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生活氛围
注释: 1. 蹙项诛秦只绪馀,争如云壑赤松居。 - 蹙项诛秦指的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和对儒士的排斥。余,残余。 2. 也知高帝轻儒者,终负先生手授书。 - 也知,知道。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的作品。 “蹙项诛秦只绪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批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严酷的统治政策,对儒家学者进行打压和迫害,使得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然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对诗句“买臣负薪”“西望咸京路渺漫,碧霄何日劫泥蟠。”“儒生常被青袍误,莫讶山妻冷眼看。”加以赏析。 “买臣负薪”,意思是说:我像西汉时的买臣那样,背着柴火在长安城里走街串巷。买臣曾为汉武帝的宠妃卫长公主驾车,因不愿低三下四地侍候她而辞职,卖身为奴,后成为皇帝的近臣
【注释】 卢宗玉:字子真,号竹虚,江西南昌人。 画:指画船。 萧(xiāo)鼓:笙管乐器。 鸥鹭(ōulù):泛指水鸟。 【赏析】 《题卢宗玉画》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写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江行舟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羡慕和祝愿。 “高兴无惭秋水清,画船箫鼓一身轻。”首句中的“高兴”表明诗人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作画;“无惭”二字则表示画得轻松愉快,毫无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