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作斯室,习卜之吉。
基之构之,以燕以翼。
君子于居,以食以息。
彼后也贤思,弗坠于绩。(一章)
爰作斯堂,抡木之良。
曰梓曰楠,曰百其章,斯工斯臧。
君子于居,咏笑且扬。
彼后也昌思,有缉于光。(二章)
爰作斯门,于河之坟。
有焕其文,有岸其枨。
车也斯屯,马也斯奔。
君子之德之存,彼后也蕃。
于公之子,于公之孙。(三章)

【解析】

这是一首《诗经》中较为特殊的“连章体”诗歌。全诗共三章,内容上由“室”、“堂”、“门”三部分组成:第一、二章主要写“室”的筑造过程;第三章则主要描写“门”的装饰和功能。

(1)

作室(筑屋):筑造房屋。习,学习。卜,占卜。吉,吉利;指吉祥之兆。基,筑土成台为基。构,建,建造。燕,安定。翼,遮蔽。这里指房屋的四周有围墙可以遮蔽风雨。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食(吃),居住。息(住),休息。

(2)

爰作斯堂(筑造房屋):抡,选取。良,优良。梓,一种树木。楠,另一种树木。百其,众多。臧,善。这里指选材优良,做工精巧。

(3)

于公之子(儿子、后代),于公之孙(孙子):公,国君。子,指儿子。公,指国君。孙,指孙子。这里指的是国君的儿子和孙子。

【译文】

建筑房子,要选择吉祥的日子。

在基座的四周,筑起围墙以遮风雨。

君子居住在其中,吃喝住宿都很安逸。

君王的儿子贤明思虑周到,没有沉溺于事务。

建筑大厅,挑选了优良的木材。

选用梓木和楠木,众多材料都加工精良。

君子居住其中,愉快地交谈并歌唱。

君王的儿子聪明智慧,光耀着家族的声誉。

修筑大门,在河堤旁建起它。

门上的文饰明亮辉煌,门柱坚固而高耸。

驾车的人在此停下,骑马的人在此奔驰。

君主的儿子贤明聪慧,国家繁荣昌盛。

君主的孙子贤明聪颖,子孙繁衍兴旺昌盛。

【赏析】

本诗是《诗经》中较为特殊的“连章体”诗歌。全诗共分三章,内容上由“室”、“堂”、“门”三部分组成。前两章主要写“室”的筑造过程;最后一章则主要描写“门”的装饰和功能。

第一、二章主要写“室”的筑造过程。“爰”,于是,就。“作”,筑造。“斯”,代词,指此室。“室”,房屋。“习卜之吉”,学习卜卦的吉凶。“习”,学习、研究。“卜”,占卜、预测。《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伯、大司徒……皆太史。”郑玄注:“太史,谓卜笙之史也。王者所以占祭祀也。”古代迷信盛行,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人的行为都要通过某种仪式向神灵祈求保佑或降祸于敌手。因此人们常要举行占卜活动,以求得神明对人世间吉凶祸福的预知与预示。“卜”,即占卜。“吉”,吉利、吉祥。“基之构之”两句意思是说,在地基周围修筑了墙壁,作为房屋四周的屏蔽,以遮蔽风雨,使房屋免受风雨侵蚀。“君子”两句的意思是说,君子居住在里面,吃饭、睡觉都很安适。“燕”同“宴”,“宴”,安闲。“且”同“徐”,“徐”,安缓。“翼”,遮蔽。“弗坠于绩”,不致于坠落在庄稼里。绩,庄稼。“绩”同“麦”。这里指庄稼。“绩”与“麦”音义相近,故用“绩”代替“麦”。

第三章主要写“门”的装饰和功能。“爰”(yù)作,于是,就。“作”,筑造。“堂”,厅堂。“堂”,厅堂。“楹”,厅堂前的柱子,又称栋梁。“楹”同“梁”。 “抡”,选取、挑选。“良”,好、优良。“梓”是一种树木。“楠”,另一种树木。“百其”,众多的意思。 “臧”,善、好、善美。“工”,工艺、技术。“兹”,这个、这。“善”,善良、美好。“德”,德行、道德风尚。“存”,存留、保存。“彼”,指君王的儿子或孙子,“后”,君王的后代。“蕃”,繁盛、兴旺昌盛。“彼后也贤思”,他们的儿子和孙子都很贤明、思考周密。“有缉”,光采、光辉。“缉”,光明、光辉、光彩照人。“光”,光明、光辉。“马也斯奔”,马车在这里奔驰起来。“马”,通假字,通“马路”。“斯”,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屯”,积聚、聚集。“斯屯”,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彼后也蕃”,他们的后代非常繁盛昌盛。“蕃”,茂盛、繁盛、昌盛。“于公”,指国君的儿子和孙子。“于公之子”,国君的儿子;“于公之孙”,国君的孙子,也就是国君的曾孙; “于公之子于公之子孙”,指国君的儿子和孙子的后代子孙。这里泛指国君的后人及其子孙后代。 本篇是《诗经》中的“连章体”诗歌,共有三章。第一章写了建筑房屋的过程;第二章写了建筑大厅的事;第三章写了大门的建筑及它的功用。前三章都是写房舍的建筑过程和规模,最后一章则是写门户建筑的规模与作用。从整个诗歌的结构来说,前三章是总写,第四章是具体描绘,最后三句又把前三章所写内容加以总结概括。这种写法既集中突出了主题思想,又富有变化和波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效果。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0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这些诗歌内容广泛,形式丰富多样,语言朴素生动,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