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春思欲葱芊,野寺愁看碧玉椽。
社散不知谁是醉,几回搔首晚风前。
【注释】
郊行:在郊野中步行。五首:这里指五首诗。其三:第三首诗。恼人春思:令人烦恼的春情。欲葱芊:欲像葱绿。
碧玉椽:青绿色的屋椽。社散:古代农历二月,为土地神生日,称“社”。不知谁是醉:不知是谁喝醉了。几回:几次。搔首:搔头。晚风前:傍晚刮风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天郊游感怀的七绝。
首句是说诗人郊行时触景生情,烦闷不乐。“恼”字,表明了他对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春天感到烦闷的心情。“欲葱芊”,形容愁绪浓密,难以排解,好像草木茂盛,郁郁青青一样。“恼”和“望”同属心理活动,前者是内心感受,后者是外在行为。从心理描写上说,“欲葱芊”,既写出了烦闷,也表现了对春天的喜爱。次句点出诗人在郊外行走,看到寺院里的屋檐,想到那些“碧玉椽”,便勾起了他的心事。“碧玉椽”是青绿色的屋椽,这里借指寺庙。这句诗把诗人的愁思与景物相联系,表现出他的苦闷心情。
第三句是写他不知道谁是酒后之人。“不知”,表示疑惑不解。“谁”即“谁人”,指喝酒的人。“醉”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酒醉;二是被春天所迷惑而心乱如麻,无法自拔。“几回”,多次的意思,表明作者反复思考,不得解脱。“搔首”,搔头弄姿,形容心神不安,烦躁不宁的样子。“晚风前”是写他在傍晚刮风时的动作。“搔首”的动作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烦闷和不安。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郊行之时,通过写自己郊行的所见、所感、所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