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蓑破盖风力弱,从官归骑如行云。
楚客不厌一宵雨,燕市虚过三月春。
牧笛远远牛饭去,村鼓逢逢鸡啄群。
茅檐野老社公语,何日炙背还曛曛。
【注释】:
短蓑破盖:用短蓑衣,破斗笠。蓑衣是夏天的,雨天用来遮阳,斗笠是冬天的,风大的用来挡风。
从官:跟随长官。
楚客: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家住在江南,而江南多雨,故称。
燕市:指汴京(今河南开封)。三月春:三月上旬为春末,四月为夏初,故称。
牧笛:牧童吹奏的笛子声。
村鼓:农村里打鼓吹奏的乐器。逢逢,即“蓬蓬”,形容声音响亮,如雷鸣。
茅檐野老:指乡村中的老翁。社公:指土地神或城隍等神灵。
炙背:烤火取暖。还曛曛(fūn):回旋的火光。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归途中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诗前六句写雨中景色,后四句写雨后情景。
前两句写雨中景色。首句写天气,点明“归途”的时间和气候特征。第二句写“雨势”。这一句以“弱风”来衬托雨势之小,也表明诗人归途时心情的舒畅。诗人骑马走在雨中,像行走在空中一样。第三句用典,意谓诗人不嫌夜雨绵绵、淅淅沥沥,反而乐此不疲。第四句写诗人经过燕赵之地,所见的春色与京城不同,燕赵春天虽然到了,但气候仍然寒冷。
后四句写雨后景色。第五句写牧童放牛,牛群吃着青草,牧童吹起笛子,悠然自得,好像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第六句写村里击鼓的人很多,鸡啄食的声音不绝于耳。最后两句写诗人回到茅屋,见乡邻正在围坐取暖,互相交谈。
全诗以“雨”为线索,将诗人归途途中所见所闻一一描绘出来,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