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上莺花老,风光转芰荷。
如何春日里,却向客乡过。
远海波声少,近山云气多。
醉中时慷慨,不敢向人歌。

{
"诗句": {
"亭上莺花老,风光转芰荷。如何春日里,却向客乡过。远海波声少,近山云气多。醉中时慷慨,不敢向人歌。",
"注释": {
"亭上莺花老": "亭上的花朵已变得衰老。"
"风光转芰荷": "风景变化,荷叶盛开。"
"如何春日里, 却向客乡过:",
"如何":反问词句,表达一种意外或疑惑之情。
"春日里":春季的时期。
"却向客乡过:",
"却向":反而、却要。
"客乡":他乡,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远海波声少, 近山云气多":
"远海":远处的海洋。
"波声":波浪的声音。
"近山云气多": "近处的山上云气较多。"
"醉中时慷慨, 不敢向人歌":
"醉中":醉酒之中。
"时慷慨":时常慷慨激昂。
"不敢向人歌": "不敢":害怕、担心。
"向人歌": 向人唱歌、吟唱。
},
"赏析": {
"此诗是明代诗人唐龙的《公署漫兴二首》之一。全诗通过描绘亭子上花朵的衰老和周围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亭上莺花老"一句直接描写了亭子上的花朵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而这种变化与春天的到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诗人通过"风光转芰荷"进一步描绘了季节的变化,荷叶在春风中盛开的景象。然而,正当诗人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中时,"却向客乡过"一句突然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异地工作的现实。最后两句,"远海波声少"和"近山云气多",分别描绘了诗人所在地区海洋和山区的不同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译文": {
"亭上花开,已是暮年时节,风景变幻,荷叶竞相绽放。怎料在这春天的日子里,我却回到了陌生的故乡?远离海边,波涛声渐渐稀少;靠近山中,云雾缭绕,景色更加迷人。在醉酒之时,我常常激昂慷慨,却不敢向人高歌。",
"注释": {
"亭上花开,已是暮年时节": "亭上的花朵已经凋零,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风景变幻,荷叶竞相绽放": "风景发生了变化,荷叶在春风吹拂下竞相开放。",
"怎料在这春天的日子里,我却回到了陌生的故乡": "没想到在这个春天里,我却回到了陌生的地方。",
"远离海边,波涛声渐渐稀少": "远离海边,感受到海面上的波涛声渐渐稀少。",
"靠近山中,云雾缭绕,景色更加迷人": "靠近山中,可以看到山峰上的云雾缭绕,景色变得更加迷人。",
"在醉酒之时,我常常激昂慷慨,却不敢向人高歌": "在酒精的作用下,我经常激动地高歌,但不敢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才华。"
},
"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亭上花开、荷叶绽放等自然美景,以及远离海边、靠近山中等地理环境的变化,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人在醉酒时激昂慷慨的情感表达,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评析": {
"此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同时,诗人在醉酒时的情感表达,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哲理性,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背景": {
"此诗为明代诗人唐龙所作。明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纷纷隐退山林,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公署漫兴二首》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在醉酒时的情感表达,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哲理性,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