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舍卫国,布地皆黄金。
□□祇树园,郁郁㫋檀林。
澄澄七宝池,涓涓功德水。
□□青莲花,非白非红紫。
莲生下有根,七窍常玲珑。
□□菩提心,了了能相通。
莲开中有茎,茎断丝犹系。
□□锁子骨,勾连自支缀。
莲老上有房,乃孕的实圆。
譬如舍利子,凝结金石坚。
莲居淤泥内,不受淤泥污。
譬如圆通性,略无挂碍故。
所以黄面老,比德良似之。
嗜爱每趺坐,不倾亦不欹。
云何性上人,解构青莲宇。
石塘湛澄碧,绀葩点寒翠。
莲叶何田田,莲蕊何娟娟。
见莲即见佛,慕佛非慕莲。
瓣瓣露慈容,朵朵含至性。
影摇晓日移,质濯秋波净。
有香复有色,香色本非真。
欲知无尽意,悟此有漏因。
无尽亦归无,有因亦何有。
心出万劫先,身居万劫后。
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明月我佛道,孤月悬中天。

【译文】

我听说舍卫国,遍地都是黄金。

祇树园中郁郁葱葱的㫋檀林。

澄净如七宝池,涓涓功德水流。

青莲不白不红不紫,生在淤泥里,根深叶茂。

菩提心了了能相通。

莲花开中有茎,茎断丝犹系。

锁子骨勾连自支缀。

莲老上有房,乃孕实圆。

譬如舍利子,凝结金石坚。

莲居淤泥内,不受淤泥污。

譬如圆通性,略无挂碍故。

所以黄面老,比德良似之。

嗜爱每趺坐,不倾亦不欹。

云何性上人,解构青莲宇。

石塘湛澄碧,绀葩点寒翠。

莲叶何田田,莲蕊何娟娟。

见莲即见佛,慕佛非慕莲。

瓣瓣露慈容,朵朵含至性。

影摇晓日移,质濯秋波静。

有香复有色,香色本非真。

欲知无尽意,悟此有漏因。

无尽亦归无,有因亦何有。

心出万劫先,身居万劫后。

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明月我佛道,孤月悬中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高僧玄奘所撰,题作《题青莲宇为性空上人作》,全诗以莲花作为象征,通过赞美莲花来赞颂性空上人的禅心、慧行和品格,表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禅宗的深刻理解。

首联“我闻舍卫国,布地皆黄金”,诗人以寓言的形式,将佛教的净土理念引入诗歌之中,舍卫国象征着理想的净土,布地皆黄金则寓意着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美好愿景。

颔联“□□祗树园,郁郁㫋檀林”,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佛教气息的场景,只树园和㫋檀林则是修行的佛教圣地,它们象征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颈联“澄澄七宝池,涓涓功德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佛教中的七宝池和功德水,这些都是修行者修行时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也是佛教教义的具体体现。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以莲花为核心意象,通过对莲花的生长、开花、凋零等过程的描绘,赞颂了性空上人的禅心和慧行。同时,诗人也通过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表达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尾联“心出万劫先,身居万劫后”,诗人以佛教的轮回观念为基础,指出了内心的觉悟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达到了佛陀的境界。这一观点体现了禅宗对于人生境界的高度追求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赞美莲花、表达禅宗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于禅宗智慧的追求。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