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吹上妙高台,满眼山光紫翠开。
钟破晚烟清落涧,屐拖春雨厚粘苔。
潭边咒钵龙飞出,松下翻经鹤听来。
一坐清凉尘不染,浩歌归去更徘徊。
【注释】
五台山 其三:这是诗人在游览五台山上的妙高台时写的。妙高台是五台山上最高大的一座塔,海拔达3061米。
天风吹上妙高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属太行山脉东段北麓。这里地势险峻,峰峦起伏,林木葱郁;山中气候多变,云雾缭绕,有“清凉世界”之誉。
满眼山光紫翠开:山色斑斓如画。
钟破晚烟清落涧,屐拖春雨厚粘苔:诗人站在山巅,听到寺庙里敲钟的声音,看到傍晚的烟雾消散后,清澈如水的小溪从山谷中流泻而下,脚下的青苔被春雨洗得湿润而发亮。
潭边咒钵龙飞出,松下翻经鹤听来:在山腰的潭边,可以看到一尊佛像,佛像周围是一片莲花,佛座下的石台上放着一尊龙首的金色法器。
一坐清凉尘不染,浩歌归去更徘徊:诗人坐在山顶,放眼四望,只见四周一片清凉,连尘埃都被洗净了,于是高声歌唱,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赏析】
本诗是作者游览五台山妙高台后的即兴之作。妙高台为五台山之最高峰,海拔3061米,登顶远眺,但见万壑千崖、层峦叠嶂,景色极为壮美。作者在此触景生情,写下此诗。
首联写登览之胜。五台山以雄伟壮丽、气象万千著称,登上妙高台,只见群山环抱,紫气缭绕,满目山光,令人心旷神怡。诗人用“风”字领起,既写出了大自然的宏伟气势,又点出了登山的动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五台山的自然景观。
颔联写登览之胜。妙高台之南,有一座著名的古寺——显通寺,寺内建于唐代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雕像,高达21米,是五台山最高的建筑之一。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寺内的香烟袅袅升起,与落日余晖相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而脚下的青苔因为春雨的滋润显得格外鲜艳发亮。这两句通过视觉和感官描写,将五台山的美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片美景的喜爱之情。
颈联写登览之胜。诗人在山顶上看到了一处风景名胜区——潭边,那里有一尊佛像,佛像周围是一片莲花,佛座下的石台上放着一尊龙首的金色法器。这里的潭水清澈见底,仿佛是一条晶莹的玉带,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而远处的树木和山峰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这一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登览之胜。诗人在山顶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高声歌唱,尽情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个地方。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