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视遥空一线冷,徐觉有声兼有影。
略转数盘影复藏,但闻石怒波狂骋。
豁然如月透眉生,丝丝脉络尽分明。
苔滑松欹不敢往,踌躇掬影空尔情。
静想源流失起落,万丈悬崖永自托。
幽响能驱白昼寒,夜深驻听何其难。
诗句注释:
- 入云山路观水帘 - 描述登山途中看到的如水帘般的瀑布景象。
- 初视遥空一线冷,徐觉有声兼有影 - 形容初看瀑布时,感觉它像一条细线;后来听声音和看到水流的影子。
- 略转数盘影复藏 - 指在瀑布的周围或上方,水珠旋转下落时,影子再次消失。
- 但闻石怒波狂骋 - 听到石头撞击的声音,感受到瀑布水流湍急的样子。
- 豁然如月透眉生,丝丝脉络尽分明 - 瀑布的水雾仿佛月光穿透了眉毛,每一丝水流都清晰可见。
- 苔滑松欹不敢往 - 因为水雾湿润了地面,所以不敢向前行走。
- 踌躇掬影空尔情 - 徘徊不前,只能欣赏到水幕中模糊的身影。
- 静想源流失起落,万丈悬崖永自托 - 沉思瀑布水源的流动和落差,以及瀑布自身如同悬挂的悬崖,永远依靠着山壁。
- 幽响能驱白昼寒,夜深驻听何其难 - 深夜里瀑布的响声能够驱散白天的寒冷,但是要完全沉浸在这声音中却是困难的。
译文:
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观赏瀑布的水帘,刚开始看到时,觉得它像一条细细的线,后来才意识到它有声音和影子。当水珠转动几圈后,影子又消失了,只听到石头撞击的声音和水波激荡的声音。突然之间,瀑布的雾气好像月亮一样穿过我的眉毛,每一滴水都清晰可见。由于地面湿滑,我不敢向前行走。只是驻足观赏,欣赏那模糊的身影。我静静地思考,瀑布的水流是源源不断地流动的,它有着自己起伏跌宕的故事,就像悬崖一样,始终依靠着山壁。深夜里的瀑布声音能够驱逐白日的寒冷,但是想要完全沉浸其中却很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瀑布图景,从远观到近赏再到沉思,诗人通过精细的描述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的“观水帘”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观察,更是对生命力量的感知。诗人通过“水帘”这一形象,传递了瀑布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句“入云山路观水帘”,开篇即点明观看的位置是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高远的观景氛围。第二句“初视遥空一线冷,徐觉有声兼有影”,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瀑布初见时的冷静与随后发现有声音和影子的变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视听并茂的效果。
第三句“略转数盘影复藏”,进一步描绘了瀑布水流在空中旋转的情景,使得诗人的视线难以捕捉到完整的影像,体现了瀑布水流的动态美。紧接着,诗人以“但闻石怒波狂骋”来补充听觉感受,展现了瀑布水流奔腾激荡的景象。第五句“豁然如月透眉生,丝丝脉络尽分明”则将瀑布比作月光透过眉毛,细腻地描绘了瀑布的细节之美。
最后四句“苔滑松欹不敢往,踌躇掬影空尔情”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他因为水雾湿润而不敢前行,只能止步观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尾句“静想源流失起落,万丈悬崖永自托”则进一步表达了对瀑布源头和瀑布自身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瀑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诗人通过对瀑布水流的细致观察,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