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挟势互奔蹙,倒落平悬危地轴。
乔木千章隔日光,时于缺处度微旭。
蒙蒙雾色昼为昏,萝树交氲气方燠。
过眼杂花莫识名,绕涧药苗岂一族。
从兹取径及小桥,稍见青烟吐茅屋。
何处哀禽啼复啼,竦立斜阳听幽独。
【注释】
云溪道中:指从山间小路上经过溪边时,所见景物。
挟势互奔蹙:形容溪边的山峰层层叠叠,互相追逐。
倒落平悬危地轴: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犹如一根根地轴般屹立。
乔木千章隔日光:形容树木高大茂密,遮挡住了阳光。
时于缺处度微旭:意思是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偶尔能看到一些微弱的光线。
蒙蒙雾色昼为昏,萝树交氲气方燠:形容山中的云雾缭绕,将日光遮掩,使得整个山谷显得朦胧而昏暗。同时,也描绘了山中植物茂盛的景象。
过眼杂花莫识名,绕涧药苗岂一族:形容山中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虽然美丽但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它们的名字。这些植物生长在山涧之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从兹取径及小桥,稍见青烟吐茅屋:描述从山间小路继续前行,最终到达一座小桥,并看到了炊烟袅袅升起的茅草屋。这些景象给旅途增添了一丝温馨和宁静。
何处哀禽啼复啼,竦立斜阳听幽独:形容鸟儿在夕阳下自由自在地飞翔,时而发出哀鸣,时而振翅高飞。这种情景令人感到宁静而孤独。
【赏析】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云溪道中为背景,通过对山川、树木、云雾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而宁静的自然画卷。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联“峰峰挟势互奔蹙,倒落平悬危地轴。”描绘了山峰层层叠叠、互相追逐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高山的险峻与壮丽。接着,“乔木千章隔日光,时于缺处度微旭。”两句则通过描绘树木高大茂密、遮挡住阳光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山峰的雄伟壮观。
颔联“蒙蒙雾色昼为昏,萝树交氲气方燠。”通过描绘山中云雾缭绕、遮天蔽日的景象,以及树木葱郁繁盛、散发出浓郁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颈联“过眼杂花莫识名,绕涧药苗岂一族。”则是对前两联景色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对各种花朵和药苗的描述,展现了山中丰富多彩的生态画面。最后两句“从兹取径及小桥,稍见青烟吐茅屋。”则以行至小桥、发现炊烟袅袅升起的茅草屋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整首诗以云溪道中为背景,通过对山川、树木、云雾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美而宁静的自然画卷。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韩愈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