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何心妒复悭,凭谁叫转小儿天。
好花长得陪妆面,锦字时能富酒钱。
无象太平春共醉,有情夫妇月同圆。
更须拨尽周公礼,日课南华第几篇。
《春日漫兴 其八》是明代诗人凌稚英的作品。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句“造物何心妒复悭,凭谁叫转小儿天”描绘了自然万物的生长状态。这里的“造物”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万物,它们似乎有着自己的生命和情感,而诗人在感叹这些自然的造化是否太过吝啬,不愿意让美好的事物得到更多的展现。通过“转”,暗示了某种力量或存在正在推动着这一切发生,可能是季节的变化、阳光的照射或是风的吹拂。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好花长得陪妆面,锦字时能富酒钱”则进一步展开了这一主题。在这里,诗人以花喻人,将花朵的生长比作人的妆容,强调了自然美的永恒和恒久的价值。同时,“锦字”可能指的是用丝绸制作的书信,象征着爱情和思念的表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那些能够带来欢乐和财富之物的赞赏。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美的赞颂,也是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无象太平春共醉,有情夫妇月同圆”展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在这里,“无象”可能指的是没有纷争的社会状态,“太平”则是指国家和平安定。诗人想象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可以共同享受春天的美酒,感受到与家人团聚的幸福。这样的描绘不仅传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更须拨尽周公礼,日课南华第几篇”则是对个人修养和学习态度的反思。这里,“周公”可能指的是周朝的周公旦,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周礼》一书的作者。《春秋》记载周公制作礼乐,教化百姓。诗人提到要“拨尽周公礼”,意味着他希望自己能够精通礼仪,成为社会的楷模。而“日课南华第几篇”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热爱,他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春日漫兴 其八》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谐社会和高尚品德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