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鞭弭许谁先,为爱雕虫道转玄。
自昔文章重江左,即今芳誉贵临川。
巧搜法象开天手,别运思维上水船。
何物腐儒频缩舌,生来元不受人怜。
注释:
中原鞭弭许谁先,为爱雕虫道转玄。
自昔文章重江左,即今芳誉贵临川。
巧搜法象开天手,别运思维上水船。
何物腐儒频缩舌,生来元不受人怜。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公元768年春天所作,当时他正在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任司马参军。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不同感受。
第一联“中原鞭弭许谁先,为爱雕虫道转玄。”意思是说,中原一带谁能率先掌握先进的技艺呢?我之所以偏爱这种技术,是因为我对它的精妙之处感到惊叹。这里的“中原”指的是中原地区,“鞭弭”是指古代的一种武器,“道转玄”是指掌握了某种技艺。
第二联“自昔文章重江左,即今芳誉贵临川。”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重视江左地区的文化和声誉。这里的“江左”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芳誉”是指美好的名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江左地区文化的怀念。
第三联“巧搜法象开天手,别运思维上水船。”意思是说,他巧妙地搜索到了法象和天机,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新的理论。这里的“法象”是指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开天手”是指能够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创新的追求。
第四联“何物腐儒频缩舌,生来元不被人怜。”意思是说,那些无知的儒士总是缩着舌头不敢说话,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腐儒”是指迂腐的书呆子,“频缩舌”是指缩着舌头不敢说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知识分子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不同感受。他既感叹国家的衰败,又对自己的才能和贡献感到自豪。同时,他也批判了那些无知的儒士,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分子的要求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