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校每终夜,丹黄不妄研。
购来时倒廪,换去可论钱。
好托知音在,免随故纸捐。
奇编难再值,追昔已徒然。
【注释】雠校:同“仇校”,即校正。雠,通“仇”。丹黄:古代用丹砂(朱砂)和黄丹(雄黄)涂改文字,故称。倒廪:把粮仓里的粮食都倾倒出来,表示买书的价钱高。知音:指懂得欣赏的人。奇编:珍贵的书籍。徒然:白白地浪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燕中时所作的《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其三》之一。此诗前两句描写买书的经过,后两句写对买书的感受。
第一句“雠校每终夜,丹黄不妄研”写买书的过程。雠校是指读书时对照字句进行校订,以使文字正确,没有错误。丹黄是用丹砂和黄丹涂改文字的方法。雠校每终夜,意思是说每次雠校都是通宵达旦,不知疲倦。丹黄不妄研,意思是说用丹黄涂改文字并不是随意的涂抹,而是认真的校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买书非常认真,为了买到好的书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
第二、三两句“购来时倒廪,换去可论钱”,意思是说买到了好书,甚至可以卖到很多钱。倒廪是形容把粮食都倾倒出来,比喻花了很多钱买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买到了好书,不仅自己喜欢,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第四、五句“好托知音在,免随故纸捐”意思是说如果能找到一个懂我的人来读这本书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而失去它的价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能找到一个懂我的人来读这本书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不懂而失去它的价值。
第六、七句“奇编难再值,追昔已徒然”意思是说珍贵的书籍很难再得到,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追悔也来不及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珍贵的书籍很难再得到,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追悔也来不及了。
整首诗的意思是说作者在燕中时通过购买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学问,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但是通过这个过程,作者得到了很多好书,而且这些书的价值非常高。最后,作者感慨过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现在追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