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园袁师德,郑壁鲁新菑。
郭巷反颜子,薇山半伯夷。
襟全由肘让,肉尽恐疮疑。
饥至方知误,误缘读泌诗。

注释:

斥田治宅:斥责田地,整治房屋。

娄园袁师德:指东汉袁阆(字师德)的《戒子书》。

郑壁鲁新菑:指的是战国时期鲁国孔子弟子曾参和子夏的故事。

郭巷反颜子:春秋时期鲁国人颜渊,字子渊,隐居在郭乡巷中。

薇山半伯夷:伯夷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因反对父王纣而饿死在首阳山上,所以又称“饿夫”、“伯夷叔齐”。

襟全由肘让:指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成王治理国家,他谦恭退让,礼贤下士。

肉尽恐疮疑:意指人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限,连身上的肉都已经没有了,但心中却还有疑虑。

饥至方知误,误缘读泌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饥饿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过去的一些错误行为,而这些错误行为都是因为读了《尚书·洪范》中的“五福六极”之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寓意着人生的哲理和道理。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士,他的居所被形容为“郭巷反颜子”,意为他像春秋时期的颜渊一样,在郭乡巷中隐居。他的居所又被形容为“薇山半伯夷”,意为他的居所就像伯夷一样简陋。然而,这位隐士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他渴望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机会,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却并没有如他所愿。当他终于得到了一次出仕的机会时,他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才华和能力。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意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行为都源于对权力的追求。这时,他才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不是来自于物质的积累和权力的掌握,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的经历,寓意了人生的哲理和道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理解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