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将病标本,写入乞归辞。
国手多迷药,方书等诅碑。
上医惟一物,下鬼是三尸。
对症文无草,谁令黄帝知。

【注释】

  1. 兼将:同时。
  2. 病本:病因,病根。
  3. 方药:指各种药物。
  4. 上医:指古代的名医。
  5. 下鬼:指鬼神。
  6. 上医惟一物:指上医只有一种治病的药物。
  7. 下鬼是三尸:指下鬼有三个人,分别是“中尸”、“下尸”、“人尸”。
  8. 文无草:指没有用草药。
    【赏析】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其七》,这首诗是诗人在怀念母亲时,因病上书求归,未被允许后所作。全诗共十首,其中第七首为其中之一。此诗以借古讽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归隐的愿望。
    一、二句:“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回忆因思念母亲而生病,三次上书请求回家,但朝廷不允许。然后赋诗十首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四句:“国手多迷药,方书等诅碑”,“国手”指古代著名的医生,“迷药”比喻庸医误人,使病情加重;”方书”是指中药秘方,“等诅碑”比喻迷信的人把希望寄托于诅咒和石碑等无用之物。
    五、六句:“上医惟一物,下鬼是三尸。”上医只有一个有效的治疗办法,即“上医惟一物”;而下鬼则有三个化身,分别是“中尸”、“下尸”、“人尸”。这里暗示了朝廷的黑暗和腐败,以及百姓的痛苦。
    最后两句:“对症文无草,谁令黄帝知?”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叹。如果朝廷能对症下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难了。这里的“文无草”指的是没有好的政策或方法,“谁令黄帝知”则是说是谁让黄帝(古代传说中的神医)知道了这些问题?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愤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